老师们的这些助手,让崇明教育有了新气象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重要部署,强调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当前,崇明正在创新教育数字化场景应用,运用数字化教学平台及“三个助手”(即教学助手、作业助手、备课助手)开展教学数字化转型,探索教学数字化方式的变革,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驱动颠覆性变化
电子书包、个性化学习、平板学习……当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有关学校教育的新名词,已成为基础教育学段很多学校的实际场景。“请大家通过平移,把不规则图形周长转化成长方形周长。”崇明区平安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堂上,任课教师黄诗玮抛出问题后,请学生们在平板上进行操作练习,学生的做题结果和操作流程很快就在黄诗玮手中的平板上呈现。
“通过平板教学助手的‘图片画板重放’功能,我们能对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解读,从而了解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解题思路。”黄诗玮说,“‘教学助手’给课堂带来的最大变化是课堂生成可视化,教师、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所有人的任务成果,推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一步互动交流。”
“同学们请看,这位同学发现了不一样的平移方式,那和之前的几位同学平移的相比,你们更喜欢哪种?”黄诗玮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还是第一种好,这样移动易于观察,简洁明了。”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教学助手’有效促进了学生‘智慧’地学,教师‘智慧’地教。”黄诗玮说,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根据学生呈现的结果去评价,只能观察到对和错,但在数字化课堂教学中灵活应用“教学助手”,不仅记录了师生学与教的轨迹,还能借助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准确定位学与教的需求,更好地实现精准教学。
“目前学校确定了三、四、五年级各一个班级,语文、数学、英语、科学自然四门学科参与教学数字化转型。”平安小学副校长曹文忠说,学校实验班的每名学生,都配备了移动学习终端,教师以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引导,依托数字平台整体构建教学任务及内容。
数字化打破时空限制
郑小月是平安小学的一名英语教师,她在探索“作业助手”的应用方面颇有心得。“英语作业包括听说读写,常规的书写作业,老师很容易检查,而听、说、读,就难以检查了。”郑小月说,自从使用“作业助手”布置口语作业,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郑小月介绍,学生使用“作业助手”的练习跟读功能,就像请了个一对一助教,随时随地能够指导学生进行拼读学习,达到准确发音、熟读课文的效果。“这种方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郑小月说,不仅如此,学生提交完口语作业,老师可以立刻看到平台的打分;学生则能即时了解自己对每个单词的掌握情况,然后重新听录音跟读。
“学生的口语水平在每一天的听读、跟读中得到提升,学习英语的自信和兴趣也被激发,越来越多的学生乐于在课堂上朗读课文、发表自己的观点。”郑小月说,同时,老师也能按照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布置“差异化”作业,因材施教。
“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英语口语是一大问题。但通过一年多的数字化实践,实验班学生的口语方面有明显进步,他们在崇明区小学英语口语测试中,取得了较好成绩。”郑小月说。
除此之外,郑小月还使用“作业助手”,在寒暑假给学生推送自己设计的练习类作业,并根据后台批改情况录制上传讲解视频。“以前每年布置寒暑假作业都会让我很头疼。因为这些作业开学提交的话,来不及批改也来不及讲解,学生也来不及订正。但现在通过数字化教学,每次作业的批改和订正都是实时的,不仅夯实了学生学习基础,也提升了学习兴趣。”
数字化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随着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教育行业数字化程度不断加深,对于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崇明正大中学,有一支教育数字化信息实验团队,成员主要由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组成。“2020年3月,因情况需要,学校成立了这支信息技术指导团队,通过学习平台指导教师的线上教学。”正大中学副校长陈东华说,经过近3年发展,这支队伍由原来的5人扩大到25名成员,包括数学理化、英语、生命科学和历史地理等相关学科,成员们通过“三个助手”,依托平台的丰富资源,促进日常课堂教学。
在正大中学数字化转型公开课上,团队成员通过“三个助手”平台的数字资源和互动功能,打造上师正大教学特色的电子书包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收获师生一致好评。据介绍,教学数字化转型项目推进后,“备课助手”为教师整合了大量经过市级专家打磨过的优秀资源,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和匹配的课件、任务单、微视频等,教师既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根据班级的学情和自己的教情修改后使用,满足了不同教师的需求。
“数字化教学充分发挥了学校实验团队青年教师的优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助推传统课堂教学,并通过实在的项目活动和学习交流促进学校青年教师在信息技术能力和教师专业素养方面的提升。”陈东华说,教学数字化转型促进了教师“助己”与“助人”的双向奔赴,教师不仅可以利用平台学习下载他人的优质资源,以补充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能用自己的智慧为平台贡献资源供他人借鉴和使用,真正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平安小学、正大中学仅是崇明区全力推进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一个缩影。为进一步缩小城乡、校际间的教育差距,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教育局以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为抓手,围绕完善教育数字化基建、创新教育场景应用、推进教育评估数字化、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开展教育数字化治理等六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
“通过教育数字化转型,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实践能力,还可以打造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用数字化赋能崇明教育高质量发展。”崇明区教育局基教科负责人黄宁宁表示,接下来,区教育局将加快数字基座二期工程建设,打造面向全区所有学校的“崇明教育数据大脑”,形成区域教育数字化应用的良好“生态环境”,同时加快教学数字化方式变革,持续丰富优化区域教育数字资源库,完善在线智慧“教”与“学”应用平台,引进优质课后服务资源,持续放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惠及崇明三岛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