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技术融合 方式变革 ——上海市中小学教学数字化转型交流展示活动(高中数学崇明专场)
2023年5月9日,由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市教委教研室)主办,崇明区教育局、崇明区教育学院承办,主题为“技术融合,方式变革”的高中数学教研活动在上海市崇明中学举行。区教育局二级调研员黄乃华,市教师教育学院高中数学教研员方耀华,市教委教研室原数学教研员、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黄华,区教育学院副院长方一燕,上海师范大学数理学院副教授胡慧英,崇明中学副校长李建生,区教育局基教科黄宁宁,各区高中数学教研员、高中数学教学数字化转型项目中心组成员、市级实验校代表以及崇明区高中数学教师共100余位参与活动,其他各区高中数学教师以线上方式参与此次活动。活动由市教师教育学院(市教委教研室)高中数学教研员方耀华主持。
本次活动聚焦“技术融合,方式变革”,由观课、报告、指导等多个环节组成,全方位展示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中小学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实践经验。
环节一:致辞
崇明区教育局二级调研员黄乃华对参与此次活动的教师致以热烈的欢迎,他表示,崇明区根据市教委要求,结合区域基础和发展需求,明确数字化转型的定位和目标,制定了三年的行动方案,遴选了市、区两级试验学校,夯实基础环境、团队建设和保障机制,努力构建区域特色资源和应用模式,通过课例研讨、公开展示等活动,激发教师参与教学数字化转型实验的兴趣,促进教师应用水平的提高,在实践中通过找突破点、抓典型,不断推动区域数字化转型特色探索,有效使用“三个助手”,切实提高教学效益,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
环节二:观课
上海市崇明中学华小峰老师执教课题《向量数量积的定义与运算律》。华老师将教学活动的重心放在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上,在课堂教学中,既有师生问答、又有生生互动,既有学生板演、讲解和小结、又有教师点拨、归纳和概括,既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又有小组合作探究,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与运算律,也能帮助学生通过相关活动的参与,切身体验数量积的定义与运算律等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使“思维的教学”落在实处。课堂教学中,华老师立足单元教学,放手让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数学学习活动,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帮助学生在获得“四基”、提高“四能”的过程中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环节三:报告
崇明区教育学院高中数学教研员周磊明以《基于单元视角和数字平台的课时活动设计》为题作微报告,结合华老师的教学设计,介绍如何从单元视角借助数字平台进行课时活动设计。
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袁思情老师以《关注学生经历,聚焦问题解决——基于数字化转型平台高中数学交互式资源的设计与实践》为题作微报告,从交互式资源与“三个助手”的融合的角度介绍基于上海市中小学数字教学系统进行高中数学交互式资源的设计与实践。
上海市敬业中学陆怿枫老师以《依托数字化转型探索分层教与评》为题做微报告,介绍如何借助上海市中小学数字教学系统,基于目标与学情,设计活动与练习,获取数据与信息,改进教学与评价,关注整体与个体,探索整合与分层的做法。
华东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吴均老师以《人工智能助推数学课堂教学的变革》为题做微报告,介绍华东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借助信息技术改进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收获。
环节四:指导
上海师范大学数理学院副教授胡慧英根据主题活动“技术融合”“方式变革”,结合观课和以上四个微报告,对此次活动进行指导。她认为,本节课充分关注单元视角,类比推理的过程具有一般性,体现出该课程独特的教育价值和功能,有助于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小心求证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精神;关注学生经历,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和过程经历,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以及类比、验证的探究活动和小组合作的学习过程;借助数字化平台,对于老师的“教”以及学生的“学”都有很大的促动作用。最后,她谈到“三个助手”是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一种手段,随着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的推进,一定会在个性化教学、个性化诊断、个性化评价这些方面有着广阔的前景。
市教委教学研究室原高中数学教研员、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黄华对本次活动进行指导,他认为,借助上海市中小学数字教学系统,增强了数学课堂教学的体验性和推进方式的多样性,同时及时的课堂教学评价与反馈,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本次活动教师的课堂教学展示,以及区域、学校、教师数字化转型经验的介绍,都很好地围绕本次活动主题对教学数字化转型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实践,使我们感受到数字化的介入使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以及学生的认知方式发生变化。
参加教研的教师一致认为,此次活动内容丰富、“干货”颇多。“技术融合,方式变革”的主题并不会随着活动结束而告一段落,相信在不断探索、实践、积累和创新的过程中,定能花开数字之梦,绽放“双新”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