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对区政协二届一次会议第101号政协提案的意见

发布单位: 发布日期:2022-06-21 点击量:

吕厚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中小学课后服务素质拓展课程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对本提案的办理概述

我局高度重视您提出的“中小学课后服务素质拓展课程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的提案。自2021年9月以来,区教育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中办国办、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双减”工作部署,在实现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5+2”全覆盖的基础上,注重充实课后服务师资力量,有层次分类别设计和提供高品质服务项目,积极拓展课后服务校外渠道,推动课后服务提质增效,较好地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整体满意度高。

二、对提案建议的答复

围绕您提出的课后服务课程供应不足,城乡差异明显等问题,目前我们已采取的举措包括:

(一)配足配齐课后服务师资力量

以推进全员岗位聘任为契机,加强城乡学校教师编制统筹,强化农村学校教师引进;加强宣传与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想站位,提高教师的服务素养;发挥绩效工资的杠杆作用,在做好日常考核评价的基础上,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切实减轻部分教师过重的工作负担,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打造高品质课后服务项目

区域统筹推进“1+2+X”课后服务项目:“1”是以作业辅导作为课后服务必做项目,各校开展个性化作业辅导,有效保障学生在校内“学会、学足、学优”;“2”是区级提供2个项目形成菜单供学校选用:“创玩动车”项目为学校提供80多个体验性、综合性的活动菜单目录;“生态实践体验项目”依托“生态崇明”课程,从生态、生产、生活三大板块提供生态实践活动清单供学校选择。“X”是学校自主开发项目,各校结合校情、师情和学情,融合校本特色课程、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资源等,开发丰富多彩的素质教育活动项目,供学生自主选择参与。学校制定课后服务“一校一案”,编制课后服务“排片表”,统筹安排各年级、各班级学生的课后服务内容、时间、指导教师、场地设施等。

(三)积极拓展课后服务校外渠道

学校积极争取退休教师、学生家长、民间艺人、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等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服务力量,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服务。2021年12月,东门小学依托崇明区非遗传习联盟共同体平台,开展了灶文化、竹文化、扎染、崇明山歌、瀛洲古调等非遗系列特色课程活动,赢得了广大学生及家长的欢迎与好评。部分学校还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村居委、青少年活动中心、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校外活动场所,发挥了校外场馆在课后服务中的积极作用。

目前,我区课后服务已初见成效。区内义务教育学校总数46所,已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全面覆盖,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数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99.3%,88%受访家长表示支持学校开展课后服务,课后服务满意度达97.96%。

下一阶段,区教育局将继续统筹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持续优化课后服务优质课程供给,推动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提质增效再升级。

一是推动城乡教师资源均等化。建立健全教师流动机制,通过统筹编制、盘活存量等方式推动学区、集团内教师常态化流动,明确每年教师流动的比例和要求;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乡村学校富余教师发挥各自的特长参与到课后服务中来,不断优化师资配置。

二是持续强化精品课程供给。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原则,进一步开展需求调查,关注学生的需求,提升服务与需求的匹配度,按需提供课程,鼓励吸纳符合条件的优质的校外的专业资源;根据学生的需求度、满意度和课程质量,定期对课程做好调整,筛选、打造和积累一批精品课程,更好满足学生长远发展和学校品牌特色的打造。

三是推动服务资源共建共享。建立学区、集团课后服务优质资源共享平台,鼓励学区优质学校、集团牵头学校和薄弱学校、成员学校一起共享课后服务特色课程,鼓励城乡学校共享学区、集团各类场馆资源,形成文体场馆、创新实验室、乡村学校少年宫等场地资源共享共用机制。

四是完善家校社合力育人机制。充分发挥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联席会议作用,加强与文化旅游、科技、少先队、共青团、妇联及社区等相关单位与部门的沟通与联系,统筹协调各类校外活动场所的资源供给,充分调动家庭和社会力量参与课后服务工作,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育人的课后服务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