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市建议提案办理结果
沈竑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支持指导崇明环岛景观道路创评国家旅游公路工作”的代表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旅游公路是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基础上,连接景区、景点或其他优质旅游资源,能够有效满足旅游出行需求,且自身品质优良、设施完备、景观优美、服务优质的公路。推进旅游公路高质量发展,对于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交通运输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具有重要意义。收到建议后我区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并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专题调研活动,经多次讨论,最终形成答复意见。
根据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印发的《推进旅游公路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23-2027年)》,旅游公路必须满足规模里程、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其中普通公路里程在30公里以上,技术标准要满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环岛景观道路线基本沿现状海塘大堤布设,属于海塘堤顶道路,主要功能是防汛抢险车辆的应急通道,非交通道路,而且在结构设计和建设标准上都不是按照交通道路的相关技术标准执行,也不属于农村公路,目前按照防汛大堤管理及养护。旅游公路的申报范围一般为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以及农村公路,因此环岛景观道路不适宜申报国家旅游公路。
接下来,我区将结合“四好农村路”建设基础,充分利用既有普通公路资源,串联沿线旅游资源,筛选出多条具备创建旅游公路基础条件的公路,按照成熟度先后开展创建工作。比如,北沿公路是本岛北部的一条东西向重要贯通联系通道,沿线有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三民文化村、海上花岛前卫村以及各种田园风光资源,有着“北沿凝翠”美誉。草港公路是连接陈家镇与港西镇的重要主干道,串联起多个乡村旅游重点村镇、高效生态农业基地及民宿集群,是一条“田园生态+人文风情”融合的乡村公路。对标交旅融合发展的创建要求,我区将计划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完善旅游公路服务设施。增强旅游服务设施供给,实现“普通公路”向“旅游公路”转变。支持农村公路服务设施结合周边自然环境、景区分布、村镇规划等因素统筹布设,合理设置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游客接待中心,拓展旅游公路周边旅游服务功能。依托东平森林公园等沿线景区游客中心复合公路旅游咨询服务功能。因地制宜建设旅游驿站、观景平台、停车区等。沿北沿公路民宿集聚带布置驿站综合服务体,集成农产品展销、非遗工坊、电动自行车换电站等功能,与沿线星级民宿实现服务联动。在旅游公路景观重点段落,如东滩湿地-瀛东村段、西沙湿地-明珠湖段等建设生态观景平台,沿线选取林荫路段建设“林间观鸟台”。结合景区景点和城镇村庄布局,沿河、沿路配套建设绿道系统,设置自行车骑行道和人行步道。在草港公路现代农业园区段实施“路田共生”工程,利用公路边特色作物,打造农业观光走廊,配套建设田园摄影打卡点。
二是丰富旅游公路产品供给。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推出一批集通达、游憩、体验、运动、文化、教育等复合功能于一体的特色主题线路。加强路线与沿线旅游景区、红色旅游、工业旅游、乡村旅游目的地、帐篷露营地、文博场馆等衔接,推出自驾游、骑游、研学游等主题路线,开展季节性活动策划,如赏花季、节气市集、稻香音乐会、公路咖啡文化节等,为游客提供精细化、差异化旅游服务体验。结合公路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推介周边旅游资源。挖掘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交通文化与遗迹遗存,打造特色交通旅游产品。
三是提高旅游公路出行服务品质。聚焦游客便捷舒适出行,针对自驾车、大巴车、旅居车等不同出行方式提供必要服务,做好旅游景区、度假区客运接驳,支持发展旅游公路沿线及旅游景区、度假区汽车和自行车租赁,完善充电桩及旅居车配套服务。制定应急预案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升旅游安全服务保障能力。
四是提升旅游公路智慧出行体验。强化“出行即服务”理念,促进交通旅游服务大数据应用,建立气象预警、公路通行、游客接待量、停车位、充电桩等多元化信息发布渠道。引导支持各类市场主体集聚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动态资讯和线下服务资源,推广形式多样的旅游公路信息服务小程序等产品,为公众提供路网查询、出行引导、旅游客运、网约车等多渠道、全方位、普惠化服务。
五是优化旅游公路景观环境。重视农村公路乡村风貌景观特色还原和路域环境整洁,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优化,通过旅游公路的延伸,还原乡村自然美、生态美、人文美。注重区域特色文化挖掘,加强重要路段和节点形象文化塑造。在交叉口、停车区、公路驿站、观景平台等位置,通过绿化、文化标识、特色构筑物等构建景观小品,实现文化符号显化,在道路边坡播种崇明乡土植物、在主要交叉口设置崇明方言互动装置。实施“公路美术馆”计划,创作稻田大地艺术、在公路挡墙绘制湿地生态长卷,打造景观雕塑群等,凸显游公路人文特色,展示地方历史文脉,形成“路景相融”的和谐画面。
衷心感谢你们对崇明文旅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