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90后记者武汉归来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5-21    点击量:


盛陈衔是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广播中心采访部记者,疫情期间,这位崇明小伙深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雷神山医院、东西湖方舱医院等地,以视频实录的方式记录上海援鄂医疗队工作的第一手素材,并参与多档广播直播连线,完成录音报道及新媒体报道50余篇,获评“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


1月24日,盛陈衔正在崇明家中吃除夕团圆饭。接到任务后,他放下手中的碗筷,来不及和家人说几句临行话语,便紧急驱车前往单位带上采访设备后直奔机场,随上海医疗队出发前往武汉。


在长达58天的一线采访中,盛陈衔始终在与时间赛跑,录音、采访、航拍、做Vlog……争分夺秒挖掘新闻,以音视频、图文等全媒体形式直击现场,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忙碌的工作状态甚至让他无暇去顾及和害怕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


“出发时走得急,刚开始手机、GoPro运动相机基本是全部拍摄装备。”每天采访完后,除了给自己消毒,盛陈衔要将GoPro相机放在消毒液中浸泡20分钟,接着导素材、剪视频。“大家都戴着口罩,收音效果不是很好,需要后期处理。”尽管面临种种困难,盛陈衔逐个克服。


为了带回不同地点的实时新闻,盛陈衔要往返于金银潭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加上步行单程需要1个小时,这条路盛陈衔走了近20次。


镜头记录故事


“我不辛苦,最该感谢的是一线工作者。”盛陈衔出生医学世家,外祖父、外祖母和母亲都是医生,这使得他与医务人员相处时格外亲切。他将手中的镜头对准这些白衣天使,记录他们的点点滴滴。


一张照片特别令人动容。画面中,两位医务工作人员双手合十,向对方致意。背后的故事是:在武汉市第三医院,一位武汉本地医务工作者在上海医生的帮助下战胜新冠肺炎,走出隔离病房。左边是上海医疗队的医生,右边的是成功治愈出院、重回工作岗位的医务工作者。3月11日傍晚,在临时会议室里,两个相识一个多月的同行第一次在隔离病房外见了面。目光对视的瞬间,两人都红了眼眶,双手合十表达感谢。


从医疗队施伟雄护士手里拿到这张照片,盛陈衔立刻对两人进行了专访,了解了他们的心路历程。“这是两位战士的相互祝愿。”上海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医疗组组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李庆云说,这次的见面让他非常感动。“特殊时期不能握手,然后我们这个战友过来给我深深地鞠了一躬,我也给她回敬了作揖。祝福她重返工作岗位,也增强了我们一起并肩继续战斗的信心。”陈女士则表示:“李教授的鼓励像一双手,拉起了溺水的人……”通过盛陈衔的镜头,更多人看到了这份战友情。


希望看到崇明的“每一面”


从武汉归来,盛陈衔继续投入到日常报道中。其实,盛陈衔从学生时代起就是学校里的文艺骨干,在崇明中学的校园广播和电视中,常常能看到盛陈衔拍摄制作的节目。如今,进入上海广播电视台,盛陈衔面对的平台从学校变为社会。在新媒体时代,盛陈衔一人挑起了采访、拍摄的任务,是同事口中的“宝藏”男孩。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盛陈衔制作了一条关于崇明民宿的新闻。“我是凌晨开车回家的,避开返崇高峰。”盛陈衔笑着表示,“近几年,很直观地觉得崇明发展越来越好,爱来崇明的人越来越多。”


家乡的新变化是盛陈衔热衷报道的内容。“以前住在南门,崇明的许多地方我都没去过。”《崇明园艺村村民参与环境整治 全民种植黄杨树成特色》、《“把花做进美食里!”崇明的这些花卉产业你知道吗?》……通过实地采访,盛陈衔也对家乡有了全新的认识。“未来目标是跑遍崇明的角角落落,看到崇明的‘每一面’,通过声音和镜头,通过我的镜头展现更多‘崇明案例’。”盛陈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