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落实情况选萃
日期:2022-01-12 来源:崇明报 浏览:16次
过去五年中,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围绕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民生改善等关键课题集思广益,提出了一份份接地气、聚焦民生福祉的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代表、委员的真知灼见,受到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本区各职能部门积极回应、落实,为本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代表建议:51号 提出时间:2021年
主题:关于改进崇明民宿管理的建议
提出人:区人大代表 王素群、高慧
为崇明民宿发展凝聚合力
近年来,崇明不断深化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民宿产业也随之蓬勃发展。许多农户和创业者纷纷加入这一潮流,摸索方法、总结经验,做出了各自的亮点,产业总体呈现健康有序发展趋势。然而,在市场盲目性、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影响下,崇明民宿也面临着定价不统一、宣传推广成效不显著等问题,影响到口碑和效益的提升。
区人大代表王素群和高慧对相关问题十分关切,在多方联系选民、听取情况后,二人提出《关于改进崇明民宿管理的建议》,为新业态提出新办法。建议包括:建立民宿智慧管理平台,对民宿亮点特色进行集中展示推广;加强推进区域化民宿共赢共建平台建设,统一定价,提高崇明民宿的市场信誉度和口碑,促进民宿业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该建议得到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区文化旅游局在收到建议后,就相关问题展开研究部署,积极推进开发“住崇明”微信小程序、开展“十佳”民宿评选展示活动、开展民宿专题宣传推广等具体工作,为崇明民宿产业长远发展铺平道路、凝聚力量。
委员提案:0023号 提出时间:2019年
主题:关于启动明清建筑演武厅(场)异地修复的建议
提案者: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异地修复演武厅 展示崇明历史文化底蕴
演武厅(场)始建于明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原来的位置位于今北至一江山路,西至东门路,南至向明厂附近,是明清时期崇明驻军官兵操练的场所。1999年被落架拆除前,是华东地区唯一遗存的明清时期大校场,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演武厅(场)的修复工作曾被当时的县政府列入重点工作,但由于选址等原因,演武厅(场)复建至今尚未推进。
对此,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提出“关于启动明清建筑演武厅(场)异地修复的建议”的提案,并在选址复建、功能定位、运营管理方面给出建议。
提案一经提出,区文化旅游局积极回应,并在回复中表示,抢救性复建演武厅,通过筹建展馆,展示崇明古代军事和建筑的魅力以及崇明军事史、革命史,对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崇明历史文化遗产,具有深远的意义。异地复建演武厅也是多年来始终被列入规划中的工作。
生态城投公司在之前编制的滨江区域概念性规划中,拟将演武厅设置在寿安寺西侧的金鳌山公园内,与唐一岑墓、金鳌山、寿安寺及崇明学宫相结合,形成滨江文化旅游区。区文化旅游局认为,崇明演武厅改造应结合滨江地块的改造逐步推进,接下来,他们将积极协助生态城投公司,根据滨江区域规划方案的设计深化推进状况,适时做好演武厅的相关修复迁建工作,使演武厅早日恢复原貌,为城桥核心镇增添历史文化底蕴。此外,区文化旅游局也在积极向发改委申请,争取列入项目库。
代表建议:82号 提出时间:2021年
主题:关于大力推进崇明优质中草药种植产业发展的建议
提出人:区人大代表 郭震
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崇明良好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合种植优质中草药。目前,崇明岛域拥有各类野生中草药多达300余种,具有很好的开发潜力,其中西红花、银杏叶、枫石斛、苦草等中草药药用价值高,已有多年的种植历史,具备一定的规模和产业优势。如何更好地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生产力,是崇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对此,郭震提出了关于大力推进崇明优质中草药种植产业发展的建议:一是要有政府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产业布局、政策扶持、市场调研、合理引导等方面,助力中草药产业的发展;二是推动科研机构与种植企业有机结合,带动产业向高端、优质方向发展;三是要打造崇明优质中草药的品牌;四是发挥后花博效应,大力推进崇明中草药产业发展。
收到该建议后,区农业农村委高度重视,作出积极回应。一是加大技术和政策扶持,增强种植户信心。对全区优质中草药产业进行合理引导,目前通过上海市科技兴农项目,已开展西红花生产技术研究,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标准化栽培技术,提高西红花种植的科技应用水平。下一步还将扶持有意愿、基础好、有能力的优质中草药合作社申报都市绿色农业项目,提升规模化水平。二是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实现产业化发展。加大土地流转的力度,打造优质中草药生产示范区,建立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加大基础设施、存放仓库、包装机械等投入,产品分等分级,实现加工包装化、品牌化销售,提高中草药种植规模化水平、产品品质档次。目前崇明已成立苦草协会,提高了一定的组织化程度,下一步将以合作社为主体,多途径收集并及时发布中药材市场信息,引导种植户实行订单生产,增强崇明中草药竞争力,以此来提高中草药的经济附加值。
委员提案:0023号 提出时间:2018年
主题:进一步压实河长责任,深入推进落实“河长制”
提案者:区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
多措并举深入推进落实“河长制”
“河长制”实施以来,崇明各级河长带头履行工作职责,认真开展巡河、召开专题推进会议,有效落实主体责任,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和基层河长作用,确保各项整治措施落实到位。
在推行“河长制”的工作实践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区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在提案中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完善和创新工作机制,压实河长责任。二是加快推进“一河一策”的方案编制及实施工作,探索市场化养护与村民参与相结合的长效管理模式。三是在《上海市河道养护管理作业技术规程》的基础上,尽早制定符合崇明生态河道建设、整治、管理的崇明生态河道建设养护地方标准。四是加强政策保障,明确和落实村级河道养护资金。
提案一经提出,区水务局立即深入开展工作并予以回复。区河长办组成了由区河长制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组成的督查组,明确了河长制六大考核内容,同时,着手制定河长工作流程,进一步压实河长责任。加强联动,探索“河道警长”机制,为持续加强涉水违法行为执法力度,区河长办整合水务、环保、城管执法资源,重点开展了违法填堵河道、入河排污(水)口规范整治等专项行动。区公安分局进一步探索“河道警长”等执法机制建设,不断加强执法威慑力。编制劣V类水体“一河一策”,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探索村民自治模式,发挥民间河长作用;制定“技术导则”,规范河道生态治理。
代表建议:42号 提出时间:2021年
主题: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区养老服务工作的建议
提出人:区人大代表 沈柳辉
进一步完善本区养老服务保障工作
近几年来,本区的养老服务保障工作对照各项规划发展目标,全面推进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但随着本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社会矛盾凸显,养老服务保障工作存在不少问题。为此,区人大代表沈柳辉在2021年两会期间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区养老服务工作的建议》。
沈柳辉提出,为了更加积极应对本区的人口老龄化挑战,让老年人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本区应持续扩大养老设施供给;加快推广医养融合模式和综合照护服务模式;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从业人员的能力培训;提高智慧+养老服务水平等建议。
该建议一经提出就受到承办单位区民政局的高度重视。2021年,区民政局在辖区原有养老床位8439张的基础上,持续推进新增养老床位,并进一步推进新建公办养老机构建设。辖区新增3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9家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
区民政局还联合区卫健委等单位加强部门行业联动,进一步完善老年医养康养合作机制。通过区卫健委的指导,本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其贴近群众、方便群众的作用,组成家庭医生团队,以村卫生室为中心,整合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等资源,为辖区内老年人提供疾病诊疗、慢性病管理,并开展家庭病床服务。
同时,区民政局为完善辖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养老服务供给保障、养老服务行业监管、养老从业人员能力培训等工作。2021年该局在城桥镇试点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项目,受惠老人52户。培训养老从业人员650多名。区民政局还对辖区内的养老机构进行多次专项执法行动,强化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
2021年,区民政局还在全区开展长者智能技术运用能力提升行动,帮助老年人在生活场景中提高运用智能技术的能力和水平,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并融入智慧社会,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委员提案:0159号 提出时间:2021年
主题:关于集聚打造崇明西部产业发展的建议
提案者:区政协委员 杨丽华
打造崇明西部旅游胜地
崇明区“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未来五年要加快构建“两翼齐飞、中部开花、长兴奋起、横沙竞美”的新格局。但从历史发展来看,东翼相对丰满,西翼相对薄弱。随着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的举办、北沿江高铁的规划落地、西沙明珠湖5A景区的创建,崇明西部将迎来全新的、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对此,区政协委员杨丽华在深入调研之后,提出了《关于集聚打造崇明西部产业发展的建议》,为更好地促进东西部均衡发展,促进崇西地区产业发展建言。
该提案提出后,得到了主办单位和会办单位的高度重视。区发展改革委表示,本区将持续推进西沙明珠湖5A景区创建工作,通过考察学习、景区建设、氛围布置、外环境整治等方面继续积极督促西沙明珠湖景区从软、硬件方面逐条梳理、完善提升。
据介绍,本区自2020年开始,着力加快推进新市镇总规全覆盖工作,并结合本区乡镇特点,创新新市镇总规编制模式,将西沙明珠湖地区、三星镇、绿华镇、新海镇、新村乡统一编制“西沙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目前总体规划将于今年一季度前完成市政府批复。
此外,崇明区还将以西沙明珠湖为重点,依托5A级景区创建和全区产业地图编制工作,围绕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农业生产、乡村振兴,把西部地区打造成为“文旅农乡”紧密结合的重点区域、全市的休闲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