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圆子传统制作技艺

信息来源:区文化旅游局

发布时间:2023-08-25 10:25

浏览

【字体:标准 加大 特大

30区   级-崇明圆子传统制作技艺.jpg

崇明圆子作为宋代遗存至今的美食,已经有700多年历史了。崇明圆子有着皮薄、馅多、个大、花样多的特点。初始时,人们用糯米磨粉做成皮,以细腻纯净的绵白糖、黑芝麻跟优质猪板油制成馅,包裹煮熟后存在香、甜、鲜、滑、糯的特色。品味时,进口咬开皮子,油香四溢,糯而不粘,鲜爽可口,令人称绝。由于这种圆形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最早它被人们叫做“圆子”,也叫“浮圆子”。后来它传到了北方,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物,北方人在那一天一定食它,因此那里的人们便以元宵名之。南方地区,每逢家中有喜庆之事时,也都要吃它,以示欢喜、团圆、吉利,人们将其称为汤圆。在我国民间,向来有“宋时汤圆隋时灯”的说法。

宋代传播至今的圆子,经过崇明岛上百姓的传承,就其所包裹的内馅而言,可以分为甜芯圆子和咸芯圆子两种。甜芯圆子又分豆沙芯圆子、芝麻芯圆子、果子(红枣)芯圆子和滑糖芯圆子。咸芯圆子分为萝卜芯圆子、菜芯圆子和盐齑芯圆子。以崇明圆子所包裹的皮而分,它又可分为糯米圆子、高粱圆子、荞麦圆子、白杜米粞圆子、水草籽圆子和干面(面粉)圆子。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