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基层新闻官

崇明这个镇破解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题

信息来源:区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5-07-14 09:24

近年来,住宅小区“飞线充电”现象屡禁不止,安全隐患巨大,成为社区治理的一大难题。东平镇通过创新实施“智能充电哨兵”工程,成功探索出了一条破解“飞线充电”难题的新路径,为居民织就了一张便捷又安全的“充电网”。



“飞线充电”问题的根源在于居民缺乏安全、便捷的充电场所。东平镇在治理过程中,首先聚焦“在哪充”的问题,对辖区内充电场所进行全面摸排。结合“农场镇”的地域特点,东平镇采取务实策略,重在盘活存量,少量新建补充。通过这种方式,既大大降低了投入成本,又巧妙保留了农场社区原有的风貌特色。

东平镇规环办主任仇厚田介绍:“在建设理念上,我们坚持因地制宜,更多依托原有闲置甚至被侵占的资产,在消除安全消防隐患的同时,赋予其新的使用功能,为老百姓提供便利。”



解决了充电场所的问题后,如何让居民“愿意来”成为关键。东平镇转换思路,打出“降费惠民”的关键一招。由政府投入建设硬件,物业公司负责日常运营,确保居民在家充电和集中充电的费用一致。经过反复测算,最终将电费成本价定为0.05元每小时。一期试点数据显示,降费一年来,月均充电次数增长了近3倍,用电量增长了近4倍。目前,二期建设正在推进。完成后,全镇92处集中充电点,超过80%都将执行这个收费标准。



安全与便捷同等重要。东平镇为“充电哨兵”装上了“科技芯”,通过智能系统对充电场所进行远程安全管理。该系统集成了烟感、喷淋、监控等装置,能够实现隐患的及时发现、快速处置和自动上报,用科技为安全加码。在支付方式上,东平镇既满足了年轻人“一机在手”的便捷需求,又保留了老年人习惯的刷卡功能,充分考虑了不同年龄段居民的需求。“在家里充电有安全隐患,特别是炎热的夏天,电动自行车暴晒后再充电是最不安全的,有了集中充电点,大家放心多了。”一位居民说。

从盘活闲置资源“建好点”,到降费惠民“吸引人”,再到科技赋能“保安全”,东平镇的“智能充电哨兵”工程,正成为破解社区治理难题、提升居民幸福感的一个生动样本。


记者:刘欣飚

通讯员:冷建明、倪柳(东平镇基层新闻官)

编辑:陆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