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和美乡村 绘就幸福底色——横沙乡致力打造家门口的文明实践阵地
崇明区横沙乡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作指引,注重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学雷锋志愿服务融合提升。依托25个群众家门口的文明实践站这一主阵地,聚焦基层所盼群众所需,瞄准社会治理重点难点,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力量。
丰乐村:以“软实力”筑牢“硬支撑”
全国文明村横沙乡丰乐村以文化滋养增强文明底蕴,以文明乡风赋能乡村振兴,以文明实践引领和美乡村。
以文化人。组建文艺团队与体健团队,定期开展文艺汇演,弘扬特色乡土文化,实现以文化育民、乐民、惠民。常态开展“村民夜课堂”,围绕政策理论、琴棋书画、农业技术等专题学习,提升村民的文化素养。
激发活力。打造集村史馆、非遗工作室等于一体的“丰乐新天地”,提供多元的文化服务、文化产品、文艺演出。发挥非遗传承人作用,共同守护非遗文化,促进乡土文化发展,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引领文明新风尚。
创新服务。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依托党群服务点、睦邻点等群众性阵地,组建了66人的“五彩豚”志愿服务团队,设立妇儿维权、理论宣传、环境整治、水电维修等16个便民项目,惠及本村及周边村民。
永发村:以“小切口”推进“大发展”
横沙乡永发村不断激活基层治理的主体协同能力,健全“四治”乡村治理体系,推进美丽乡村“内外兼修”。
搭建平台。成立“永乐驻村法官工作室”,设立“永乐模拟法庭”,提供法律咨询、解答疑难问题、化解矛盾纠纷,定期开展“情景式”现场调解,用鲜活生动的案例阐释“最接地气”的法律法规,打通群众普法的“最后一里”。
规范治理。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完善“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机制,因地制宜推进党风、家风、村风和民风教育。激发基层内生动力,用好积分制推动民生福利和社会治理有机结合,助力乡村治理迈上新台阶。
促产兴业。以生态文明建设赋能绿色发展,利用生态廊道发展“林下经济”,鼓励村民参与绣球花种业研发、花艺设计、衍生品加工等相关产业,解决就业岗位60余个,年产值200多万元,带动周边村民增收20余万元。
民永村:“小改变”撬动“大文明”
横沙乡民永村深入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以“五福”生态基金为“主抓手”,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活力。
优化阵地。依托“夜间党课”,发挥党员、妇女、文化志愿者等作用,结合“我们的节日”,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主题活动,参与编排《喜事新办》等小品,将移风易俗宣传融入到群众身边,在潜移默化中涵养文明之风。
强化自治。发挥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作用,围绕孝亲敬老、勤俭节约、厚养薄葬等移风易俗内容,上门宣传相关政策和要求,将操办红白事参照标准纳入村规民约中,引导群众按“规矩”办事。
深化激励。将“自治”延伸为“智治”,开发“易村通”软件,打造数字化积分平台。建立“五福基金超市”,细化兑换规则,实行积分制管理,激发群众参与文明实践活动、倡树美德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