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致远,文明互鉴一一纪念郑和下西洋620周年美术作品展举行
六百二十载潮起潮落。1405年7月11日,明代航海家郑和从江苏太仓起锚,拉开了中华民族走向远洋的序幕。2025年7月11日是郑和首次下西洋620周年纪念日,也是第二十一个“中国航海日”,以“扬帆致远,文明互鉴”为主题的纪念郑和下西洋620周年美术作品展,在中兴镇C77文化创意园举行。
步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由著名军旅国画家钟开天创作,长达500米的郑和下西洋长卷。为创作这一作品,钟开天前期系统研读了《明史》《瀛涯胜览》等古籍,实地考察郑和下西洋航线,专访东南亚、中东、东非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收集、整理了民俗、民情史料,形成了十多万字的笔记,历时13年完成了这幅巨作。
该作品内容分3卷18章,包含了300余个场景、17000多个人物形象、1000多艘舟船以及1500余只动物,充分展现了时代精神和东方大国气派,被专家们评价为“史诗性巨作”“现代版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及现实的历史意义。本次展览以“扬帆致远,文明互鉴”为主题,正是为了重新追寻那曾劈开万顷波涛、沟通浩瀚文明的非凡壮举,激发深植于民族血脉的开拓与包容精神。
据了解,沙船是郑和下西洋初始阶段的主要战船,如今沙船也是上海市市标的元素之一。崇明位于长江入海口,推动了沙船的使用和发展。据清乾隆《崇明县志》记载,沙船因崇明沙而得名,足见其深厚渊源。民营企业家郑荣德用十多年时间,对此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复制了上海的沙船模型。现场展出多个精美模型,再现了当年的恢弘场景。
本次展览还特别展出李昆华先生复刻的一百枚印章珍品,以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魏碑、楷书六种书体精雕细琢,将郑和船队曾使用的印信复现于今人眼前。此外,崇明区作家协会、崇明乡愁诗苑为纪念此盛事创作了十首诗词,由十多位老将军挥毫成篇。铁血丹心与壮阔襟怀跃然纸上,共同书写对和平远航的致敬,以及对崇明岛的赞美之情。
展览信息
展览地址:C77文化创意产业园(崇明区中兴镇北滧公路2277弄)
展览时间:2025年7月11日至8月10日 9:00~16:00
参观方式:免费对外开放
记者:施昊豪;摄影:吴雄
编辑:焦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