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单!在崇明顺利完成
6月20日,江海直达型LNG(液化天然气)加注船“淮河能源启航”轮在上海中远海运重工码头,顺利完成对23000TEU双燃料集装箱船“达飞雅克萨德”轮的LNG燃料补给作业。此次作业是我国首次在修造船厂内实施的LNG“船-船”加注作业。
“达飞雅克萨德”轮于2020年9月22日交付,由沪东中华造船建造,是全球第一艘23000TEU LNG双燃料集装箱船。今年5月10日开始在上海中远海运重工长兴岛基地进行每五年一次的例行特检坞修,LNG冷舱和加注是该船第一个大修周期中的收关项目。
据介绍,在船厂实施“船-船”LNG置换、冷舱和加注作业,与传统槽罐车进行同类型作业相比大幅缩短了操作时间。在完成冷舱后,“船-船”作业仅用12.5小时就完成了近12000立方米的LNG加注。如使用传统方式,需用260辆槽罐车,连续作业6天才能完成相同加注量的补给,且面临大批LNG槽罐车的跨江调运、物流保障等风险。“船-船”作业大幅提高了大型船舶LNG燃料补给的效率和安全性,也提升了中远海运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完成船舶维修后,船东可以直接在船厂完成燃料加注作业,不仅更加安全,而且省钱省时省力。这项技术的实现,将吸引更多国际大型双燃料船舶在我们厂修造、加注,为加快建设长兴千亿级船海装备产业集群贡献力量。”上海中远海运重工生产管理部项目经理员锁东告诉记者。
相对于传统港口加注作业,作为修造船厂的上海中远海运重工环境较为特殊,厂区内焊接、切割等热工作业密集,厂区设备、泊位相对集中,应急通道狭窄。此外,加注船航经的长兴南岸通航环境复杂,水道宽度有限,船舶通航密度较大。多重风险因素的叠加,让这次加注作业充满了挑战。
为保障加注作业安全顺利进行,崇明海事局提前谋划,制定“一船一策”安全监管方案,量身打造航行、停泊、作业全过程监管模式;建立“电子巡航+海巡艇+无人机”立体监控网络,多维立体地保障加注作业安全进行;联合船厂、加注方等6家单位开展全过程演练,制定11项应急预案,全面提升各方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此次作业的顺利完成,意味着上海港LNG加注服务从洋山、外高桥等运营港口,成功辐射至长兴岛的“修造源头”,不仅开创了我国船舶修造业“交付即加注”的一站式服务新模式,还通过“修造+加注”一体化运营,为长三角航运业绿色低碳发展树立了重要里程碑。
记者:蒋晓燕
编辑:陈锦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