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综合信息

水清河畅、景美岸绿!横沙是这样做到的!

信息来源:上海崇明

发布时间:2023-01-11 10:07

“这两年我们横沙岛的河道越来越漂亮了,每天吃好晚饭沿着河边步道散散步,健康又舒心!”一位阿姨如是说道。横沙岛作为世界级生态岛先行示范区,紧紧围绕“横沙竞美”总目标,高起点推进优美水环境建设,全力开展水系治理工作,切实提升横沙乡宜居宜业幸福指数。

整治骨干河,发挥河道综合效益

横沙岛水系分布以“三横一纵一环”为格局,其中“三横”分别为文兴河、新民河、红星河,“一纵”为创建河。四条骨干河道因多年未整治,河道泥沙淤积、槽蓄断面减小、行洪不畅等问题日趋显现,每到汛期,难以发挥防洪排涝功能,土体被雨水冲刷,河口距离居民房屋越来越近,百姓对骨干河道整治的呼声渐高,历届市、区人大代表也提出要加快实施河道综合整治,改善横沙水系网络。

人民有所呼,政府有回应。自2019年12月起,横沙“防汛补短板”项目正式启动,几条骨干河道的整治相继实施。其中红星河整治及反帝圩泵闸新建工程率先实施,新建单孔宽12米水闸+30立方米/秒泵的组合泵闸一座,按40米规划河口宽整治红星河3.74公里,并同步按水利专项规划对一级支河建东河实施了整治,长约3.62公里,最终于2021年6月全面整治完成并顺利通水度汛。

为进一步完善横沙防汛除涝体系,2021年11月,横沙乡又全额自筹资金启动创建河整治项目。项目北起红星河,南至文兴河,总长5.07公里,总投资近9300万元。创建河作为唯一一条贯穿横沙岛南北的引排水通道,于2022年11月底完成通水验收,至此,横沙岛整体排水行洪能力得以大幅度提升,水资源调度作用也得以优化,河道两岸环境的美化也得到沿河村民的一致好评。2022年下半年,横沙岛因受咸潮持续影响无法开展引排水,加之当年气候偏暖、雨量偏少,淡水资源紧张,农业生产用水问题突出,所幸因骨干河道的拓宽及疏浚,蓄水量有所提升,最终通过合理分配骨干河道水源缓解了咸潮围困危机。

据了解,红星河及建东河两条骨干河道的大力整治,打破了横沙乡“零动迁”的记录,因为河道的拓宽,部分沿河村民涉及动拆迁问题,为切实满足百姓需求,全面化解征地动拆迁矛盾,横沙乡人民政府专门成立了乡动迁办,从百姓角度出发,精心制定安置分房方案,政策宣传积极透明,积极开展动拆迁,最终圆满完成38户动拆迁工作,红星河、建东河整治工程也得以顺利实施。‍

打通断头河,畅活村级河道水系

横沙岛域面积只有52平方公里,但是村级河道数量多达1569条,如人体的“毛细血管”一般纵横交错、密如织网。横沙岛水系并不畅通,河道断点、堵点较多,水质问题常常较为突出。部分沿河村民总忍不住感叹:“有些断头河就是一潭死水,一到夏天就容易发黑发臭,虽然村里也会时不时疏浚一下,但不解决根本问题,依然会反复。”

为全力推进水环境整治,横沙乡人民政府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全面推进打通断头河。2022年6月,横沙乡政府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打通断头河的实施意见》,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以各村村级河道“一河一策” 为基础,按照“应通尽通、先易后难、滚动推进”的原则对村域内断头河进行打通,计划通过两年时间对横沙现有阻水障碍物实行拆除、改涵或建桥,全面畅活水体。乡河长办通过现场评定、查阅台账以及民主测评三个方面达标情况对各村打通断头河工作进行综合评定,对通过考核的各村,予以一次性定额补助。

截至2022年底,横沙乡政府已投入近1300万元补助资金,完成打通断点413处,其中改建箱涵359处。接下来,横沙乡将继续推进断头河治理,并将各村打通断头率纳入年终百分制考核,鼓励各村从惠民角度出发,全面整治断点、堵点,疏通水系脉络,让河道水源真正“活”起来。

改善水环境,涵养水文化建设

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基础保障,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是重要的民生福祉。横沙乡始终对标保护和利用双赢的目标,坚持系统治理,一方面在监管上持续发力,维护水环境整治成效,另一方面在水文化建设上谋求突破,传播横沙水生态价值。

以创新机制激发河道管理活力。2022年,横沙乡在充分巩固“五美”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五面提升”行动,以“五面提升”之“水面提升”行动,高起点推进横沙美河湖建设。通过优化水面管养机制,强化河道管理主体责任,落实每月一次清岸护岸行动、每季度一次清面清淤行动、每年一次清源清污行动,促进水环境面貌提升。与此同时,为确保河道管理成效,以 “五福基金”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助力河道长效管理。通过创设“五福”生态治理基金,将河道管理的目标内容纳入积分体制,通过督查考核形式将治理成效同村民福利基金挂钩,发挥惠民基金引领社会共治的作用,倡导村民自治意识的提升。

以特色景观节点丰富水文化。横沙岛作为乡村原生态保存最完整、生活环境质量指标最优、百岁老人比例最高,齐聚这三大“上海之最”的世外桃源,坚持把生态保育和乡土文旅产业相结合,从而带动横沙绿色发展。为此,横沙乡结合河道综合治理成效,依托水生态优势,充分挖掘文化内涵,精心做好景观设计,形成体现横沙水生态文化的特色地标。例如在红星河沿线途经的民星村、民永村、民东村、民建村分别打造“花溪流芳”“杉林泛舟”“ 绿径探幽”等特色景观节点,串联生活、生产、生态,发挥红星河生态廊道效应和景观效应;在反帝圩泵闸的管理房建成“长江治水体验馆”,多视角展现横沙的人文历史、治理保护和建设成就,讲述横沙水文故事。

一河清水,蜿蜒流长,长治才能久清。近几年,横沙乡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全力以赴推进河道综合治理,做好“生态+”文化的结合,让群众在良好水生态环境中体会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