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生之音:做好调研的“研究生”大学问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围绕12个方面主要调查内容,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将调查研究工作同中心工作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更好地完成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党员干部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提升“研”判民情、“究”其本源、“生”成对策的本领,争做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担当的“研究生”。
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初心“研”判民情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调查研究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要走出院子、迈开步子,以“铁脚板”的辛勤去田间地头、阡陌小巷、后院角落走一走,以“老娘舅”的心态与基层百姓、困难群众、乡村干部聊一聊,不走精挑细选的“指定路线”,不看精雕细琢的“盆景花瓶”,通过随机调研、蹲点调研、解剖麻雀式调研等形式获取“带露珠”、“冒热气”的一手数据,真正把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困难和诉求写在笔头、记在心上,当成“自家事”摸清楚、带上来。
抽丝剥茧、刨根问底,以“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坚韧“究”其本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有追根溯源才能厘清民生问题的堵点、淤点、痛点。要将民生的紧要点、人民的急切点,视为当前工作的着力点,举一反三、闻一知十,既要做“放大镜”从细枝末节顺藤摸瓜、延伸问题,又要做“透视镜”透过现象看本质、见微知著。针对调查排摸所发现的难题积案和顽瘴痼疾,要以“火眼金睛”摸清其来龙去脉和薄弱环节,由表及里找准其根源和症结,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变“问题清单”为“履职清单”。
多措并举、标本兼治,以“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气魄“生”成对策
“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要敢于动真碰硬、啃“硬骨头”,在食品药品安全、医疗卫生服务、子女抚养教育、就业创业扶持等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上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一项一项抓落实、一件一件出成效,始终保持“一竿子插到底”的工作韧劲,动态跟踪“回头看”决策效应,及时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做细做实调查研究的“后半篇文章”,确保问题不回流、不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