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华镇以“小菌菇”拓宽致富路
近年来,绿华镇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确立的“一二三四五”建设目标,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重要抓手,以食用菌种植作为培育乡村新业态的突破点,探索村集体发展新模式,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01政府搭桥,村社“联姻”谋发展
经过前期布局谋划与方案制定,借助着产业振兴的东风,在镇党委、政府的牵头下,华荣村与上海顶睦农业专业合作社达成合作,以“合作社+村委会”模式开展食用菌生产基地项目,由华荣村提供9个蔬菜大棚,6间棚舍用于菌菇试种,顶睦合作社负责人力、技术与销售。项目总投资共计110万元,占地面积10亩,在中央财政资金的帮扶下,完成连体、连栋大棚修复以及配套设施的建设。食用菌基地于2023年10月1日正式开始运营,一方面通过项目固定收益与入股分红壮大集体经济,每年预计可为华荣村集体经济提供不低于5万元的收入,华荣村集体收入较去年同比增长12.18%,另一方面推动“家门口产业”发展,基地内的菌菇种植、采摘、分装等环节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累计带动30余名劳动力就近就业。
02拓宽链条,发展“多元”提效益
食用菌生产基地初期以种植茶树菇和平菇为主,后期逐渐扩展品种,试种赤松茸、滑菇、鸡枞菌、虎奶菇等。目前,茶树菇和平菇已投入售卖,销往批发商与菜市场,另有驻村书记借助朋友圈、抖音、快团团等形式进行“线上帮销”,为食用菌打开销售渠道。预计全年可生产食用菌10万袋,产量25吨,产值高达50万元。同时,绿华农贸总公司于合作南场建立约50平方米的实验室以及面积约为3亩的试种基地,用于羊肚菌、黑木耳、竹荪、大球盖菇、鸡松茸等品种的试种,并于今年4月分别举办黑木耳和羊肚菌采摘体验活动,以自然科普为切入点,丰富游客的采摘体验,促进传统农耕文化与农业产业经济有效结合,辐射带动周边经济与旅游产业发展,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03推动试点,探索“林下”绘振兴
依托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契机试点林下经济,在橘树下试种地黄、北瓜等中草药并取得初步成功。今年,绿华镇以华星村作为首个试点村继续探索“林上种柑橘,林下种木耳”的复合种植模式,试种面积为8亩左右,在柑橘树下铺满黑木耳菌棒,待木耳采收期结束后,废弃菌棒或菌渣可制成有机肥料,为橘树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健康的生长环境。林下菌菇种植仍处于探索的初期阶段,若后期试种成功,将采用“村企社”联合销售模式,初步实现“种产销”一体化链条。绿华生态条件优越,大部分农户均有种植柑橘,加上农贸公司的种植技术支持及合作社的稳定销售渠道,此举不仅盘活林地资源,让有意愿发展的大户和村民共享产业发展红利,也推动绿华农业多元化发展,引领绿华向高质量发展的特色现代农业进“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