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华镇实施“乙类乙管”应对措施,强化农村医疗服务能力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绿华镇按照“保健康、防重症”总原则,科学实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各项措施,强化农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积极开展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切实维护好农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分级分类,提升医疗卫生服务
绿华镇积极推进落实新冠病毒感染者分级分类救治和健康管理服务,及时关注65岁以上重点人群健康情况,做好新冠病毒感染社区早治疗、早干预、早分流工作,稳妥有序实施“乙类乙管”;社区卫生院、村卫生室就近做好农村居民健康服务,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对签约村民的健康宣传和教育,扩大农村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对重点人群实现签约全覆盖;加大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培训力度,提升对高风险人群的识别、诊断和处置能力,指导辖区内2家养老机构制定“乙类乙管”方案,实施阶段性保护性管理措施,并进行内部分区管理。
一人一档,加强重点人群防护
绿华镇及时建立重点人群信息库,摸清村组内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残疾人、孕产妇、孤寡老人和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留守儿童等人员健康情况;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加强疫苗接种,科学评估接种禁忌,建立禁忌症台账一人一档,通过“四个抓住”,稳妥推进疫苗接种,实现“应接尽接”,设立老年人绿色通道或安排流动接种车下乡进村等措施,最大程度为老年人接种提供便利;科学开展分级分类治疗,摸清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合并基础疾病及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根据患者基础疾病情况、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感染后风险程度等进行分级,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底”和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作用,提供疫苗接种、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用药指导、协助转诊等分类分级健康服务。
关心关爱,提升志愿服务质量
绿华镇村居干部、党员志愿者、养老顾问等与辖区内高龄独居、纯老家庭等人员进行结对,日常关心该类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和身体状况,对于求医、缺药、少物资等情况及时给与解决。绿园村独居老人姚阿姨平时需要到20多公里以外的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配降压药,因担心外出感染风险大,宁愿冒着停药的风险,也要暂时回避感染高峰。绿园村党总支在了解到情况后,立即主动联系姚阿姨,组织志愿者提供代配药服务,为姚阿姨解决了燃眉之急。绿园村党员志愿者在沟通过程中了解到特困老人李阿姨由于身体原因无法自行前往医院就医,第一时间上报了村委会。绿园村党总支立即作出响应,组织志愿者开车送李阿姨前往医院进行挂水,使李阿姨得到及时治疗,身体逐渐恢复。
下阶段,绿华镇将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分类指导、防范风险,确保平稳有序实施“乙类乙管”,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