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村乡党群办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计划

信息来源:平台发布

发布时间:2020-03-13 00:00

  • 索引号:

  • 主题分类:

    其他-

  • 公开主体:

    上海市崇明区新村乡人民政府

  • 发文字号:

  • 成文日期:

  • 发布日期:

    2020-03-13

一、2019年工作总结

2019年,新村乡党群办紧紧围绕区委组织部党建工作目标,服务乡党委中心工作,切实抓好五基建设,筑牢党建基础,扎实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一)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主题教育的重点,在真正学懂弄通做实的基础上守好初心、担负使命、推动发展。一是积极动员部署。乡党委9月12日召开动员部署会,传达学习市委、区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成立主题教育领导领导机构、办公机构、指导机构,制定《新村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细化任务,挂图作战。基层各支部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落实主题教育“10+X”任务清单二是加强学习教育。发放学习书目1500多本,乡领导班子开展专题学习研讨15次,率先带头自学、领学,形成专题研讨材料13篇,邀请农村老党员给领导班子上党课3次。农村党支部上门对长期卧病在床老党员按需“送学”250人次,明确一名党员与长期在外务工的党员建立结对关系精准“帮学”86人次,发挥群团组织优势开展“比学”1次,确保学习教育不漏掉一个党组织、不落下一个党员三是深入开展调研。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精选稻米文化小镇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人大监督、网格化党建等13个针对性强的调研专题,由班子成员带队,组成13个调研组,采取多种方式深入找问题、查原因、定措施,形成调研报告13篇。通过召开领导班子调研成果交流会,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拿出有效对策措施,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稻米文化小镇建设谋篇定局。四是抓好问题整改。乡党委按照“3+2+2”要求,认真对标对表梳理问题,结合巡察反馈意见,共排查乡领导班子存在问题33个,整改33个,推进建立土地畸多畸少正常增长、村“领头雁”培养、正大田园综合体疫情通报、复杂问题联动处置等长效机制。班子成员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深入开展问题检视,检视问题共计82个,全部落实整改,以担当作为提振精气神

(二)强化党建引领,筑牢基层发展基石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着力推进2019年基层党建“五基”建设工作,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强基固本引领乡村振兴。一是抓好基本队伍建设。落实干部培养三年计划,实施“干部能力”提升工程,着力加强机关事业中层负责人和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形成“头雁效应”。突出政治标准选拔任用干部,加大青年干部培养选拔力度,招录公务员1名、事业单位人员5名,事业单位人员晋升职级2名。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库,完善村级后备干部考核退出机制,激励广大干部职工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二是抓好基本活动开展。完善“1+1+1”组织生活模式,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主题党日、“3S”教育等制度,推进岗位行动、志愿行动、社区行动。坚持党建带群建促社建,带动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全面提升党组织的影响力和满意度。依托“三益邻”党建服务点,实施“生态崇明·我先锋 两学一做·我践行 ”“党员五分钟服务圈”“我是党员我带头”“三五行动”“市民巡访”等志愿服务活动68次。三是抓好基本阵地建设。以阵地建设为基础,深化“4D”立体式党建服务体系建设,聚力完善6个党建旗舰点,着力打造党建服务综合体,全面促成基层党建扩面、提质、增效。重点发挥乡党建中心展示、活动、教育功能,打造教育管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综合平台。着力强化块区党群服务阵地资源承接功能,以资源整合、部门联动、“点单”服务,凝聚党员,服务群众,创评三星级以上党员家庭368家,推进“先锋引领”行动。四是抓好基本制度执行。狠抓常规党务工作,编制《党建业务口袋书》,发到每一位党务工作者的手中,使党务常识耳熟能详,人人成为“党务通”。按照《基层党建责任制工作清单》要求,利用村级例会或“四不两直”方法实施每月督导,督导结果及时公开。建立联系指导制度,党群办和党建中心每名同志联系3个支部,加强党务知识学习培训和指导联系,促进工作人员本身和基层党支部共同提高。五是抓好基本保障落实。在产业链领域开疆拓土,推动成立农业经营主体联盟党组织,开展稻米课堂党建站点建设,推动党组织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农民富在产业链。优化区域化党建平台,以村党组织为核心,探索将区域内党建资源纳入统一管理,构建“一核多元”的组织体系,聚力打造自身党建特色。实施“招才引智”工程,做好事业人员“业务骨干”遴选、选派挂职。加强离退休干部工作,引导其在促进本乡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发挥正能量。

(三)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以党建红引领产业绿,做实一产、接二连三,促进农旅融合发展。一是组织引领,做强做精稻米产业。把打造“新村稻米文化小镇”作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美丽新村·幸福小镇”建设目标的主抓手,充分发挥党的政治组织优势,积极申报“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焦点项目,成立上海新村稻米文化有限公司、新村乡米业协会,建立党支部。依托新型经营主体联盟,做实“一产”,引进优质水稻品种,建成优质水稻万亩示范点,绿色认证率达100%。通过“家庭农场+公司加工”发展订单农业,建立稻米质量追溯管理体系,研发健康营养胚芽米、精白米等大米产品,打响“新村香田园”、“好米畈”等优质大米品。二是党建搭台,延伸稻米文化产业链。立足红色党建引领绿色产业,把党组织和党员聚在产业链上,建立稻米产业“人才库”,打造产业人才“蓄水池”。发挥农科院实践基地、米食文化中心、稻米课堂等阵地作用,深挖稻米文化、讲好稻米故事,让“到新村吃一碗鲜米饭”成为新时尚。以延伸稻米文化产业链为目标,完成二期项目“米食文化体验中心”建设,融合农耕文化、垦拓文化、米食文化,同步推进室内设计,完成恒温冷链库、烘干设备的采购。依托新村稻米文化中心,引进优质营销主体进行优质稻米市场对接和品牌推广,预定优质水稻订单4000吨;在新村稻米文化中心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对台交流基地,举办家庭农场主培训班2期,接待台湾来客5批次,举办学农活动5期,接待游客和学农学生达1000多人次。三是服务共建,打造全域化田园综合体。编制“党建引领绿色发展”服务清单,强化人才培育、团队孵化、基地实践三项功能,汇聚党建能量。全力支持冠华公司加强技术、工艺创新,开发不锈钢厨具自主品牌喜时,以“工旅结合”为目标,以开放式、体验式整体厨房和全透明、可视化不锈钢生产链为基本内容,完成“好米配好锅”科技体验中心建设。全方位服务正大集团300万羽蛋鸡项目破土动工,拓展产业发展空间。趁势而为,规划特色民宿、稻田酒店等体验式农旅项目,圆满举办稻米文化节、米食文化节等旅游节庆活动,全域打造宜居宜游的生态田园综合体。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是落实基层党建责任还有差距。主要表现为基层党支部书记在抓党建引领方面责任落实不严,缺乏有效的工作措施,履职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培训、监督、考核力度。二是工作效能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不高,思想不够解放,中层青年干部敢抓、敢管、敢闯的拼劲不足,高标准高质量的执行力相对欠缺,做群众工作能力有待提高。三是教育引导不够。对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教育抓的不深不实,党员教育活动形式较为单一。党员干部在工作、学习和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中的模范带头作用不突出。

三、2020年党建工作计划

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深化区委“叶脉工程”为主线,聚焦乡村振兴,探索打造区块链”党建综合体服务以“稻米文化小镇”为特色的田园综合体。“区”区域化党建、“块”网格化党建, “链“即产业链、文化链、情感链,通过“区”“块”“链”交互联动,着力构建“组织全覆盖、党员齐参与、管理精细化、服务全方位”的党建工作新格局,为打造新村稻米文化小镇凝聚发展合力,助推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

(一)做强区域化党建,凝聚优质资源

1.搭三级平围绕大党建格局创新机制、进一步健全区域化党建工作平台体系,形成“一核”、“双优”、“三民”的区域化党建平台,深化各类党组织信息、阵地、文化等党建资源的融合共享。“一核”导航。以各村党支部为核心,党建服务点为聚点,整合现有影音图书、远程教育等资源,通过实地调研征询党员群众意见梳理“需求清单”,建立区域化党建地图,充分发挥支部的引领功能。“双优”提升。发挥支部的政治优势和共建单位的资源优势,由驻区共建单位、结对组织按照党建地图和自身优势,认领各自航线,与村党支部共同参与联系点建设,实现优势资源看得见、党建场所有联动。“三民”深耕。即建设“为民、惠民、爱民”的区域组织。整合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及老娘舅、议事会等自治组织,使区域党建为民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2.建好三支队伍稻米文化小镇的建设,首先锻造一支敢思敢闯、担当重任、勇立风头浪尖的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借助区域化党建优势,整合城乡党组织结对帮扶、农村综合帮扶、“双联系”等资源,形成资源清单,开展“干部共育”人才培养计划。一是深化“领头雁工程”。围绕党性修养、政策理论、形势任务等方面的内容开展教育培训,与驻区单位开展党支部书记双向挂职交流,进一步推动区域化党建成员单位人才资源共享互补,通过“引进里、走出去”切实增强“一肩挑”履职能力。二是提升中层干部能力。制定青年干部三年培养计划、开展“优秀书记传帮带”“业务知识培训”“项目策划”等课程培训,同时与成员单位开展中层干部集中轮训考察学习,切实提升中层干部的担当意识和履职能力。三是加强党员管理。提高党员发展质量,严格党员教育管理,落实党员服务积分制,把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成基层治理后备队伍。

3.拓展发展外延。在做好区域化党建基本动作的同时,各村党支部围绕稻米文化小镇建设,创“一支部一特色”, 坚持“乡党委引导、支部负责、党员参与”的方针,各村因地制宜,发掘自身优势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化党建资源,打造党建特色,激发组织活力。如新卫村以“党建+民宿”、新乐村以“党建+文创、新浜村以”党建+麋鹿产业“、新中村以“党建+稻米文化”、新国村以“党建+”、新洲村“党建+工旅“等打造出在全乡,乃至全区有影响、作用明显、党员群众认可的党建品牌。

(二)做细网格化党建,汇聚自治合力

1.完善网格阵地重点发挥乡党建中心展示、活动、教育功能,打造教育管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综合平台。依托于现有的22个党建微网格,发6个党建旗舰点的引领作用,继续深化“4D”立体式党建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网格化治理格局,针对网格工作团队,完善进入退出机制,提高工作效率针对邻里纠纷、垃圾分类等问题提高网格化管理问题处置“三办”机制效率。

2.突出党员引领依托党建微网格,组建党员志愿者小分队,拓展深化党员“五分钟”服务圈,深入开展“生态崇明·我先锋 两学一做·我践行”主题实践活动开展“3.5”学雷锋、“三五”行动等专项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有效带动周边群众发挥主体作用,自觉“动起来”“跟上来”,以党员创星级带动农户创星级,激发基层自治活力。

3.优质资源下沉。通过“4D”党建链条推动生态保护、为老服务、文化娱乐等优质资源向下输送到网格治理末端,让村民群众明白“惠从党来”。微网格治理安排一定的财政预算,并建立增长机制主要用于网格党建服务点硬件建设、网格团队人员业务培训和党员志愿服务,确保“有钱办事”,打造更多的“新红湾”社会微治理+、“新悦坊”生态自治家园、“冠欣苑”微社区等新型治理示范区,形成连片带动效应,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做优三条党建链,聚积发展优势

1.做精产业链”。在助推生态产业发展上精准发力,充分发挥党在“稻米文化小镇”建设中的政治领导核心作用和组织优势,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发展理念,在新兴领域开疆拓土,持续扩大“两个覆盖”,推动党组织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农民富在产业链。同时围绕发展这个中心,全面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和“两新”组织党建,聚焦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延伸稻米文化产业链,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努力打通农旅融合产业发展新通道。

2.做优文化链以党建为引领,在做实一产的基础上“接二连三”,将新村垦拓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文旅元素融入优质稻米产业发展,延伸稻米文化产业链,形成特有的稻米文化链品牌,体现“稻米文化小镇”的文化内涵和乡村旅游价值,形成以稻米文化之旅引领乡村振兴之旅和冠华工旅的发展格局,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3.做实情感链一是做好企业发展的“店小二”。突出乡党委的核心作用,把大局、谋方向,做坚定优化营商环境的“主心骨”,以优化稻米文化小镇建设的营商环境为主线,打造准入服务、维权服务、商标服务、执法服务“四位一体”的服务企业发展体系。强化各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抓具体、重规范,筑牢优化营商环境“主阵地”,稻米文化中心支部要切实加强服务型、功能型党支部建设。二是人才聚集的“蓄水池”以党建为引领全面提升米业协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创新力,聚集相关领域的专家人才,从稻米种植、大米加工到品牌营销,全程提供生活体验、技术指导、品质认证、市场开拓等服务。三是群众在发展中得实惠”。实现稻米文化小镇建设与群众需求的对接,倾听群众呼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通过给困难群众发放国庆米、重阳米等,让新村老百姓也能吃得起新村大米。同时在发展中为群众打造更优美的生态环境、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发展红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Scan me!
公众评价

0位公众参与评价,0位公众认为信息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