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崇明区人民政府办理区人大常委会关于2019年区本级决算(草案)及2020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报告、2019年区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审议意见的报告

信息来源:平台发布

发布时间:2020-11-10 00:00

  • 索引号:

    SY0024781710202000208

  • 主题分类:

    财政、金融、审计-审计

  • 公开主体:

    上海市崇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发文字号:

    沪崇府发〔2020〕48号

  • 成文日期:

    2020-10-22

  • 发布日期:

    2020-11-10

区人大常委会:

2020年7月16日,区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关于2019年崇明区本级决算(草案)及2020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和关于2019年崇明区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7月24日,区人大常委会提出了相关审议意见。区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对审议意见进行梳理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形成了办理落实报告。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加强形势应对,加大保收征收工作力度

(一)做好收入分析研判,把握经济发展大局

一是加强经济形势研究分析。年初疫情对本区社会经济产生较大冲击,上半年财政收入受影响较大,随着复工复产复业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生活逐步趋于正常,经济逐步恢复,财政收入企稳回升,主要经济指标延续回升改善的势头。区财政局会同税务、生态产业办等部门定期联动加强经济形势研判,按旬做好收入分析和动态监测,密切跟踪收入预算执行情况,把握收入趋势,研判收入增减的原因,及时研究应对措施,区政府出台《崇明区保增长、稳财税工作实施方案》。二是多方联动加强收入管理,充分调动乡镇、园区增收积极性,加力推进招商引资、招商引税,同时积极盘活闲置的政府资源资产,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收入应收尽收,及时足额入库,努力做到全年财政收入不出现大幅波动。三是积极做好向上争取。坚持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及时跟踪了解市级政策信息,努力争取市级转移支付、政府债券资金和跨区迁移企业财力补助基数等。四是建立定期定点联系机制。建立健全区级层面重点企业首席联络员服务制度,开展区领导走访联系区级重点税源和潜力企业、乡镇(园区)主要领导联系走访所属重点税源和潜力企业制度,通过定期走访调研、随时沟通联系等形式,帮助企业解决发展瓶颈问题,做好深入对接、精准服务,切实落实各项惠企政策,为持续优化本区招商、安商、稳商、营商环境提供机制保障,努力稳定本区各类税源。

(二)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稳定经济发展预期

一是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疫情防控决策部署,研究出台《崇明区全力防控疫情支持和服务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和实施细则,加强对中小微企业政策性担保贷款支持力度、给予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利率补贴等,加快疫情防控资金和企业扶持资金拨付进度,促进企业平稳健康发展。二是守住“六保”底线,进一步强化基本民生保障。今年上半年,区本级民生支出57.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个百分点,保障了本区各项民生支出需要。保粮食安全,突出保障重点,做好粮食储备预算,今年拟安排8120万元用于全区13万吨储备粮轮出亏损补贴。四是加强与市担保基金管理中心联动,加大对中小企业服务力度,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协调推进我区“政会银企”四方合作机制。多措并举,持续加强财政收支管理,采取多渠道筹集资金弥补减收、积极拓宽开源渠道,统筹财政收入与存量资金资产生财聚财,夯实节流举措,推进支出结构优化和绩效管理有机结合,优先保障民生、政策性需求及生态岛建设重点项目等刚性支出,支持落实减税降费,保障重点领域经费需求,做好财政收支预算管理,稳定经济发展预期。

(三)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服务崇明经济发展

一是落实各项财政扶持政策、积极推进市场主体复工复产,促进崇明经济发展。二是继续大力减轻企业负担,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在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的基础上,根据《关于本区做好当前财政收支预算管理支持减税降费政策的贯彻落实意见》,我区重点聚焦各类创新创业孵化园,以及农业、旅游、健康休闲等重点产业,统筹整合扶持政策,加大力度推动各项扶持企业政策落地落实。三是加快扶持资金拨付速度。在疫情期间为助力企业渡过难关,组织乡镇园区做好政策的宣传贯彻工作,加快企业扶持资金兑付速度,提前开放企业扶持数据申请,加快审批速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服务质量。四是严格落实产业扶持政策。促进生态产业集聚发展,积极落实《关于扶持民营实体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扶持生态新兴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全面提升民营经济活力,支持优质新兴企业落户发展,让企业在参与生态岛建设中不断发展壮大,提升崇明财政收入的质效。

二、关于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一)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统筹保障重点支出

一是严格执行《关于本区做好当前财政收支预算管理支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贯彻落实意见》,坚持勤俭办事、厉行节约,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把政府过紧日子作为本区财政工作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重点围绕坚持过“紧日子”理念,今年初在上年压减一般性支出10%的基础上,再进行压减,并取消区级部门待分配资金,共计压减一般性支出7545万元。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切实加强地方财政“三保”工作的通知》,更加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厉行勤俭节约,进一步缩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在2020年年初已批复预算基础上,除人员经费以外,统一按预算公用经费、项目经费的10%再作进一步压减,继续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1.59亿元,压减后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保障重点支出和民生支出。

(二)落实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是根据《崇明区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1+3”预算绩效制度文件,进一步理顺机制,推进绩效评价管理工作向前端延伸,内部成立绩效前评审中心,组织开展项目前评审。上半年完成18个项目前评审,这些项目已经相关部门审核,核减率10.7%,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二是积极开展区财政局、区审计局、区国资委、区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区委党校、区红十字会、区文化旅游执法大队、区城运中心等8个单位整体支出绩效评价试点,推动提高部门整体支出效能,将绩效管理理念深入传导、压实到各级预算单位,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加强动态管理,强化重点项目资金保障

一是围绕乡村振兴、花博会等重点领域、重大项目、重要方面,完善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加强统筹联动,组织相关部门从项目实施进度、资金需求、支出绩效等方面进行追踪管理,强化项目资金保障动态管理,确保重点项目顺利推进二是完善预算资金管理工作机制实施挂图作战加强项目归口管理,全面跟进项目进展及资金需求情况,排出项目资金逐月保障计划。三是聚焦乡村振兴,加力实施生态惠民政策,加强农村帮扶力度。围绕集中居住、示范村建设等,做大做强乡村特色,切实改善农民生活居住条件和乡村风貌,推动农业农村创新发展。今年上半年拨付资金2.48亿元用于支持农村综合帮扶平台引入大型企业和优质项目,用于反哺村级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四是进一步加大村级转移支付力度安排村级转移支付资金1.92亿元,按季度拨付,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行。

三、关于强化财政管理制度贯彻执行,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一)抓好制度落实,严格预算执行

一是严格执行《关于进一步规范区级部门预算动态调整管理的办法》,强化硬化预算刚性约束。坚持“先有项目,后有预算”“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区级部门预算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规范预算调整规程。上半年预算调整项目89个(动用预备费),比上年同期减少56.4%,主要是各类疫情防控项目。二是贯彻落实《崇明区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加强绩效管理结果应用,促进绩效管理结果与项目管理、政策调整、预算安排相挂钩;三是细化落实《崇明区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绩效管理实施办法》,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管理,对新增的经常性项目和一次性项目加大前评审力度,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绩效。

(二)加强财政管理体制研究,推进财政管理改革

一是加强财政管理体制研究,进一步理顺财政分配关系。根据各乡镇财力实际及各项基本公共服务事项的重要性,全面梳理区与乡镇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初步梳理出150余项事权,着手研究新一轮区与乡镇(园区)财政管理体制。二是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破解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中的资金难题。围绕“钱从哪里来”,组织开展《加强财政管理,集中财力办大事》课题调研,查找体制机制和管理上的不足和短板,研究思考如何完善顶层设计,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区级统筹和强化管理,握指成拳办大事。

(三)突出重点保障,创新管理举措

一是大力贯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促增量、抓减量”,为促进经济运行向常态化复苏提供有力的财政保障。二是加强资金管理,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完善三本预算统筹联动机制,加强结转结余资金管理,不断强化财政统筹保障能力。统筹存量资金、压减支出后的预算额度、土地出让收入等用于保障基本民生以及花博会筹办、乡村振兴、生态岛三年行动计划等重点项目推进。三是建立财政一口上下资金拨付机制,严控预算单位间、预算单位和乡镇之间的资金划转,充分发挥资金的集聚效应。坚持“多个龙头进水,一个龙头放水”,进一步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将政策目标、投入方向等相近的资金进行归并、统筹规划,振兴乡村产业,合力保障重点任务和重点区域板块资金需求,切实提升财政涉农资金使用效果。四是积极主动作为,进一步提升资金使用绩效。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理念,坚持合理必须、从紧从严的原则,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积极开展绩效前评审,持续优化支出结构,把钱花在刀刃上。五是进一步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进一步扩大2020年绩效目标公开内容,各单位单个项目预算金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均进行公开,并且信息公开涉及的项目资金不低于项目预算的50%,不断加大财政信息公开力度,主动接受人大和社会公众监督,推动绩效财政建设。

四、关于强化审计监督作用,推动审计问题整改

(一)坚持问题导向,发挥审计监督职能

一是聚焦政策落实。深化对部门和单位在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区委重大政策措施情况的审计监督,聚焦重要性程度高、资金量大、涉及面广、落实难度大的具体项目和政策措施,聚焦政策不落实、项目不落地,政策措施不适应、不衔接、不配套,政策执行存在偏差等问题,推动补齐工作短板、堵塞制度漏洞、完善协作机制。二是促进提升绩效。围绕“过紧日子”的要求,以促进勤俭节约为主题,聚焦一般性支出压减、存量资金盘活、绩效评价结果运用等内容,促进把钱用在刀刃上;明确绩效目标,突出关注专项资金使用绩效情况,推动专项资金整合和建立退出机制。三是保障基本民生。把握民生政策的普惠性、基础性和兜底性,关注底线民生、基本民生、质量民生等各项惠民富民政策落地生效情况,推动基本民生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

(二)深化审计整改,发挥审计服务作用

一是推动问题化解。以审计整改检查月活动为载体,运用问题清单和整改清单“两张清单”对历年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检查,明确对账销号的要求,立改立销、不改不销,确保审计发现问题得到化解落实,实现审计工作闭环管理。二是推动制度完善。加强审计发现问题综合分析,对营商环境改善、基本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普遍性、典型性、屡审屡犯问题,分析成因、提出对策、举一反三,进一步推动制度建设、促进机制完善,形成审计整改长效机制。三是深化审计宣讲。依托全区审计工作会议、区政府工作会议、处级干部轮训班等平台,以案例形式,开展审计宣传、警示和教育,加大审计发现问题的公开和披露力度,实现警示在前、预防在先,促进领导干部严守财经法纪,规范管理。

(三)加强队伍建设,筑牢审计发展基础

把握严管和厚爱的辩证关系,重点抓三个方面。一是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实现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双提升、双促进”;提高政治站位,提升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职业荣誉感;增强大局意识,做到实事求是反映情况、揭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二是提升能力素质。适应审计监督全覆盖对审计能力的新要求,加强针对性业务培训,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三是强化作风建设。培育担当精神,敢于碰硬,不仅反映问题要实,更是帮助解决问题要实;坚持文明审计,提高判断能力,做到以理服人。

特此报告。

2020年10月22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Scan me!
文件预览
公众评价

0位公众参与评价,0位公众认为信息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