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海市崇明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乡安全风险防控的意见》的政策解读

信息来源:平台发布

发布时间:2021-10-11 00:00

  • 索引号:

  • 主题分类:

    -

  • 公开主体:

    上海市崇明区应急管理局

  • 发文字号:

  • 成文日期:

  • 发布日期:

    2021-10-11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要论述,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中办发〔2018〕1号),市政府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安全风险防控的意见》精神,强化城乡运行安全保障,把安全风险化解在成灾之前,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之时,把城乡的安全防线筑得更牢,扎实推进全区城市安全发展,区政府印发了《加强城乡安全风险防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现解读如下。

一、起草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意见》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推进城乡安全发展、切实加强城乡安全风险防控的迫切需要。根据市政府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安全风险防控的意见》要求,围绕崇明城乡安全风险特征,结合新形势、新要求和新技术,特制定本区加强城乡安全风险防控的相关举措,为“十四五”开局、加强城乡安全风险管理打下基础。

二、主要内容

《意见》包括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3个部分共10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总体要求。明确了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强化安全发展和安全韧性适应理念,为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筑牢城乡安全防线。工作目标是:到2025年,基本形成“各级政府分级负责、行业部门分类管理、责任主体认真履责、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的城乡安全风险管控格局;到2035年,基本建成能够应对各类风险、有快速修复能力的“韧性城市”。工作原则是: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以及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工作对象主要包括:危险化学品、建筑、消防、交通、城市“生命线”重要基础设施、人员密集场所、大型群众性活动、自然灾害以及其他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群死群伤事故(事件)风险等9类安全风险。

第二部分,主要任务。包括建立完善城乡安全风险防控体系、提升城乡安全风险防控效能和增强城乡安全风险治理能力三部分内容。一是建立完善防控责任体系,明确各企事业单位的主体责任,各行业管理部门的监管责任,各乡镇政府属地管理责任。二是建立健全综合协调机制,强调政府综合统筹,推动落实属地和行业领域安全风险管控工作。三是切实开展安全风险评估,明确各乡镇、各部门每3年组织开展1次城乡安全风险评估,并形成评估报告。四是加强监测预警与数据共享更新,建立安全风险信息动态更新制度,原则上一般风险和低风险信息每年更新1次,较大风险信息每半年更新1次,重大风险应实时监测预警。五是强化安全风险防控和应急准备,要求对发现的风险隐患,按照轻重缓急程度整改消除;对跨部门、跨领域重大风险,强化协同管控,落实应急处置方案,适时发布预警或提示信息。六是加强城乡安全源头治理,明确按照城乡总体规划等要求,规范优化防灾减灾空间布局,加强灾害防御、应急避险等设施建设,加大城乡生命线系统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维护管理力度。七是加强重点领域综合治理,要求加强危险化学品、建筑安全、火灾防控等重点领域安全管理和安全风险评估,推进防台防汛、自然灾害防治等重点工程建设。八是提升应急管理能力,推动各类应急指挥系统融合建设,构建多部门协同预警发布和响应处置机制,加强高层建筑、船舶、建筑事故等专业救援力量,完善乡镇、村居应急管理组织和应急设施,发挥应急管理部门、城运中心在应急联动中的作用。

第三部分,保障措施。加强组织推进,将安全风险防控工作纳入区政府督查督办事项、安全生产和灾害防治考核,以及高质量发展评价,推动各项防控任务落地。强化保障支持,制定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城乡安全风险防控的政策法规,加大安全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投入力度,不断提升城乡安全风险防控网格化、信息化、智慧化水平。推进多元共治,加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护等安全文化“五进”,推进实施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建立完善巨灾保险制度,推动多年期、多灾因巨灾保险落地,强化城乡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大灾理赔技术支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Scan me!

政策咨询

  • 咨询部门*

  • 手机号码*

  • 姓  名*

  • 邮  箱

  • 标  题*

  • 内  容*

  • *

    点击播报验证码
  • 公开咨询内容

可登录个人中心查看咨询回复情况

公众评价

0位公众参与评价,0位公众认为信息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