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二届三次会议第0025号提案的答复

信息来源:平台发布

发布时间:2024-06-06 00:00

  • 索引号:

  • 主题分类:

    -

  • 公开主体:

    上海市崇明区文化和旅游局

  • 发文字号:

  • 成文日期:

  • 发布日期:

    2024-06-06

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加强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的代表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对本提案的办理概述

乡村振兴、文化为魂,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收到提案后,我局主要领导对提案相关内容开展研究部署,由分管领导牵头,相关科室通过电话与提案人沟通交流,深入了解提案人意见想法,并协调区委宣传部、区档案局及相关单位 对崇明公共文化现状进行调研,对下一步如何更好地挖掘保护乡村历史文化资源,讲好崇明文化故事,提升世界级生态岛软实力开展交流,最终拟定答复意见。

二、对提案建议的答复

(一)提案提出要“加强文化领导,落实基础保障”“建强做实区级文化建设协调机构”“优化文化人才环境”“加大文化建设资金投入”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1.关于建强做实区级文化建设协调机构。根据《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与促进条例》《上海市关于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我们会发挥市、区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协调机制作用,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文化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统筹布局公共文化建设,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合力。市、区建立市、区两级公共文化服务综合协调机制,指导、协调、推动区域内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与促进工作,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统筹,推动实现共建共享。文化主管部门承担综合协调具体职责。

2.关于“加大区级规划对文化设施的倾斜力度”“加大文化建设资金投入”。目前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资金分两大块,一部分来源于区财政,另一部分来源于中央对公共文化的拨付资金。根据崇明区文化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未来将继续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民间唱戏、群众受益”的发展路径,不断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切实提升群众的文化获得感。为吸收民间资金对公共文化服务运营的投入,根据《关于促进崇明生态新文旅产业发展的扶持奖励办法》(沪崇文旅〔2021〕100号)通知,对新建成后对游客开放、带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经认定的民间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纪念馆、艺术中心等,经年度评审进行补贴。下一步,我局还将积极配合区规划资源局,做好土地规划编制,为文化建设流出足够空间。

(二)提案提出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培育文化产业优质项目”“办好乡村文化节庆活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1.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近年来,我局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积极挖掘、保护、宣扬、传承、利用本土文化遗产,全面开展非遗项目和文物资源普查工作,使一些文化遗产枯木逢春,重新焕发了魅力。目前,全区“非遗”项目,涉及民间文学、民间音乐、传统手工技艺、美食文化、时令俗语等诸多方面。琵琶艺术(瀛洲古调派)和牡丹亭(江南丝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扁担戏、灶花、天气谚语及应用、崇明山歌、调狮子、崇明吹打乐、杨瑟严的故事、鸟哨、益智图、崇明老白酒酿造技法、甜包瓜传统制作技艺、草头盐齑传统腌制技艺、崇明俗语、崇明土布纺织技艺、益智图、崇明糕制作技艺、崇明山歌、崇明水仙传统栽培技艺、崇明酒曲传统制作技艺等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崇明羊肉传统烹饪技艺、崇明竹编技艺、崇明洋钎等被列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精神,我局还开展了文物的抢修保护和利用工作,牵头认定修缮保护了杜少如故居、黄家花园、曹炳麟故居等一批文物,为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加强保护,4月1日,由我局牵头的崇明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立俊出席并讲话,副区长张秩通主持会议。会上,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崇明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情况,会议审议原则通过《崇明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崇明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宣传工作方案》。下一步,我局将建立我区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目录和大数据库,进一步完善不可移动文物认定公布机制、保护管理机制,构建全面普查、专项调查、空间管控、动态监测相结合的文物资源管理体系。

2.关于培育文化产业优质项目。为培育优质文化旅游产业,我局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规划体系和体制机制,出台了《崇明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围绕丰富旅游供给体系、优化旅游品牌影响力等4方面,推进22项重点任务,51项具体工作,为崇明文旅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目前崇明区的冠华喜时、万禾农业、布布瀛文创、花红永乐等优质企业,呈现独具海岛风情的厨艺文化、农耕文化、崇明土布非遗文化、西红花文化等特色文化产业。江南三民文化村作为近年来发展较快的综合性文化园区,将非遗传承、生态文旅、文化创意等集于一身,展示有崇明特色雕花板、崇明土布等非遗文化产品。我局还依托花朝节、乡村文化旅游节等区域重点文旅活动,搭建展示平台,加强崇明优质项目产品的宣传推荐。

3.关于办好乡村文化节庆活动。疫情管控放开以来,我局积极主办了一系列乡村文旅节庆活动,丰富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和内容体验。先后举办了“飞驰江海 悠哉崇明”玉海棠·2023环崇明岛自行车骑游大会、惠民演出季暑期系列演出、“凤凰杯”上海骑游节、2023崇明乡村文化旅游节、2023上海崇明自行车嘉年华活动、春和境明·2023海岛十佳歌手大赛、2024年元宵节行街表演活动等多项重大文旅活动。精彩纷呈的活动为广大市民游客送上一道道丰盛的文旅大餐,崇明特色的生态旅游、骑行旅游、海岛旅游文化品牌进一步凸显,吸引广大游客赴乡村旅游打卡消费,扩大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提案提出要“深入挖掘内涵,讲好文化故事”“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利用,推动建设一批镇(村)史馆、名人馆、大师工作室、非遗传习所,推动文化相关的文创产品做强做大”“开展崇明题材大型文艺、影视剧的创作和制作”等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现实性。

1.关于深入挖掘内涵,讲好文化故事。我局积极支持配合区政协、区档案局(区地方志办公室)、区财政局及相关单位,共同拟定《崇明围垦史》等系列丛书初步编纂方案。进一步宣扬“崇德明礼、敢为人先、垦拓不息”的精神品格,讲好崇明文化故事。关于村志编纂,区地方志办公室去年通过调查研究撰写了《弘扬乡村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崇明区村史、村志编纂及村史馆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拟定下发了《崇明区地方志办公室关于开展村(社区)志编纂工作的指导意见》,主动服务、精细指导,校阅庙镇的《万安村志》《白港村志》,下一步将和区档案局一起继续深化专业指导,争取编纂经费,以点带面推动编纂更多优秀乡村文化成果,展现崇明优秀历史传统文化。

近年来,我局还组织开展了崇明“五个100”工程,编撰制作了“五个100”系列丛书。崇明“五个100”工程主要包括:百个崇明美丽景区、百所崇明精品美宿、百道崇明传统菜肴、百个崇明经典故事、百位崇明优秀匠人五个系列。其中,百个崇明美丽景区涵盖景区景点、公园场馆、历史文化、宗教民俗、创意生活等100个点位。百所崇明精品美宿涵盖度假酒店、精品民宿等100个点位。百道崇明传统菜肴涵盖具有崇明特色的冷菜、热菜、汤、点心等100道美食。百个崇明经典故事涵盖历史文化、名人传记、民俗非遗等100个经典故事。百位崇明优秀匠人涵盖由相关单位、乡镇推荐的匠人、厨人、农人、艺人、医人等100位民间匠人。

2.关于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利用,推动建设一批镇(村)史馆、名人馆、大师工作室、非遗传习所,推动文化相关的文创产品做强做大。前一阶段,区方志办在全市率先拟定下发《崇明区地方志办公室关于村(社区)史馆建设展陈指导性意见》,从村史馆的建设原则、功能定位、展陈内容、运营管理等方面,提供全面的工作指南和参考。先后为竖新镇仙桥村、陈家镇八滧村村史馆建设提供布展规划、史料核对等方面指导。下一步我局将配合做好村史馆的宣传工作,奏响基层文化阵地强音。比如通过市方志办讲师团和区委宣传部合作,将地情课程通过镇史馆、名人馆送到群众身边,通过市方志办“城市行走”项目,创建文化行走路线,串联乡村基层史馆,做大做强文化产品,带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

为发挥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创意大师或名家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根据《崇明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扶持办法(试行)》(沪崇生态产业办〔2021〕15号),对正常对外开放经营1年以上的国家级影响力的工作室,经认定,给予每年运营扶持30万元,扶持期限两年;对符合条件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按照相关区级人才扶持政策予以扶持。

2023年以来,我局积极配合区经委开展商文农旅体联合促消费,组织开展多场崇明好物“进景区、进园区、进社区”促消费对接活动,4月底,“绿色消费”和“商文农旅体”融合发展推动的“崇明好物旗舰店”项目成功落地,集结50家崇明自主品牌千余个商品入驻崇明好物旗舰店长兴岛郊野公园店、长宁来福士万禾都市农场店,景区首店、市区首店齐发,促消费、稳增长、提振市场。

3.关于开展崇明题材大型文艺、影视剧的创作和制作。我局将在区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岛内外资源,加强对崇明生态文化、江南文化、海岛文化、红色文化的宣传推介。一是推进“生态文明最佳实践地”专项宣传,充分利用岛内外媒体资源,大力弘扬“崇德明礼、敢为人先、垦拓不息”的精神品格,全面推介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讲好崇明文化故事,助力乡村振兴。二是开展崇明题材文艺创作。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为契机,充分发挥区文联的“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为文艺工作者搭建各类平台,创制、展示崇明题材文艺、文化优秀作品。

最后,感谢贵单位对崇明文化旅游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借鉴和采纳贵单位的建议,希望贵单位今后继续对崇明文化旅游工作提出更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上海市崇明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4月22日    

联系人姓名:季晓云          联系电话:59611690

联系地址:崇明大道7897号       邮政编码:20215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Scan me!

政策咨询

  • 咨询部门*

  • 手机号码*

  • 姓  名*

  • 邮  箱

  • 标  题*

  • 内  容*

  • *

    验证码
    点击播报验证码
  • 公开咨询内容

登录个人中心查看咨询回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