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二届三次会议第0101号提案的答复

信息来源:平台发布

发布时间:2024-06-06 00:00

  • 索引号:

  • 主题分类:

    -

  • 公开主体:

    上海市崇明区文化和旅游局

  • 发文字号:

  • 成文日期:

  • 发布日期:

    2024-06-06

赵磊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崇明沙船文化保护和传承力度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对本提案的办理概述

沙船是中国古代航海木帆船“四大船型”之一,是古代航海人和造船工匠们智慧的结晶,对上海城市发展和中国航运事业发展的贡献巨大。沙船兴起于崇明。据康熙年间《崇明县志》记载:“沙船以出崇明沙而得名,太仓松江通州海门皆有。”崇明位于长江口,是漕运航线的关键枢纽,在沙船诞生和发展进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收到提案建议后,我局主要领导对提案相关内容开展专题研究部署,并明确分管领导牵头落实答复工作,相关科室通过电话与提案人沟通交流,深入了解意见想法,对现状及后续发展进行梳理分析,最终拟定了答复意见。

二、对提案建议的答复

为了弘扬沙船历史文化,崇明区一方面不断提升沙船制造技艺保护工作,挖掘整理崇明沙船历史资料,2021年将崇明沙船制造技艺认定为崇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建设了瀛东村沙船制造技艺传承基地,组建了非遗传承人队伍,保护传承崇明沙船制造技艺。2023年,推荐崇明沙船制造技艺申评第七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另一方面积极拓展崇明沙船宣传展示方式,在崇明学宫、崇明区科技馆等景区场馆展示沙船模型,在西沙明珠湖景区放置实体沙船,在瀛东生态村建设沙船修复工厂,开展沙船制作技艺培训,以文塑旅,以旅彰文。2022年7月,中国航海博物馆收藏的精品船模“上海五桅沙船”亮相人民广场地铁站,令市民得以一窥沙船的原貌。

2022年11月,长江口二号古船成功实施整体打捞出水,不仅实现了中国水下考古历史性突破,也让沙船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针对您的意见,作为沙船的兴起地,区文化旅游局将努力保护和传承好沙船制造技艺,宣传和弘扬好沙船精神文化,将沙船打造成崇明甚至上海的文化标识。

(一)筑牢基底,做好沙船技艺保护工作

扎实开展沙船制造技艺活化传承工作,推进资料挖掘归档,完善项目数据库。巩固和落实非遗传承人扶助补贴,切实支持其开展非遗授徒、宣传、交流等活动。加快非遗传承人年轻化工作,培养和培育一批懂营销、会创意的沙船制造技艺人才,为沙船带来新鲜活力。争取早日将沙船制造技艺打造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二)创新求变,丰富沙船文化宣传手段

努力整合政府职能作用,建立沙船保护传承联动工作机制。举办沙船主题研讨和展示活动,整合媒体资源,用好传统媒体,主动拥抱新媒体,积极通过短视频、互动应用等线上新方式,强化对沙船的宣传推广力度。深化推进沙船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进场馆,发挥崇明学宫、崇明区科技馆等线下阵地作用,不断丰富展览展示功能,开展崇明沙船知识课堂、模型拼搭等课程,打造精品教学项目和互动体验产品,建立各类沙船展示场景,让沙船文化深入人心。用好用足产业扶持政策,广泛激励引导社会主体开发推出沙船模型、积木等主题文创产品,让沙船文化更富活力。

(三)坚定自信,生动讲好沙船文化故事

主动用沙船文化串联好崇明历史航海文化和现代海洋制造文化,赓续崇明历史文脉,展现崇明发展变革。主动将沙船文化融入上海文化精神,融入长江文化,突出沙船文化所代表的开拓进取、航海远洋精神,讲好朱青、沈廷扬、陈干青等老一辈崇明人航海故事,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最佳实践地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主题文艺创作等方面对沙船文化进行多角度多维度的提炼演绎。

最后,感谢您对崇明文化旅游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借鉴和采纳您的建议,希望您今后继续对崇明文化旅游工作提出更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上海市崇明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4月7日       

联系人姓名:刘昊             联系电话:59619470

联系地址:崇明大道7897号         邮政编码:20215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Scan me!

政策咨询

  • 咨询部门*

  • 手机号码*

  • 姓  名*

  • 邮  箱

  • 标  题*

  • 内  容*

  • *

    验证码
    点击播报验证码
  • 公开咨询内容

登录个人中心查看咨询回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