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2014年崇明体育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海市委十届五次全会和崇明县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以及2014年上海市体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建设体育强县为工作主线,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底线思维,坚持团结奋进,坚持服务人民,聚焦工作重点,夯实发展基础,进一步提高崇明体育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二、总体目标
2014年崇明体育的总体发展目标是:以体育强县建设指标为引领主线,进一步推动崇明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为改革思路,简政放权,政事分开,强化监管,切实转变体育部门职能,推进县级以上重大赛事管办分离;以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和试点开展30分钟体育生活圈建设为工作载体,推进试点镇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健身环境,提高运动参与,增强体质健康;以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强化问责为核心抓手,重视顶层设计,落实底线思维,强化队伍建设,切实把人的发展作为所有工作的发展基础。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1)积极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认真参与县委重点课题美丽乡村建设的研究与推进,积极指导试点乡村按照课题所明确的体育方面的建设标准开展建设工作。选择部分乡镇试点开展本区域“30分钟体育生活圈”的建设,积累建设经验。新建1个百姓健身房、4条百姓健身步道、40个健身点、10片灯光球场;更新100个左右健身苑点;修缮县体育场;配合东滩公司完成30公里陈家镇自行车绿道示范段建设。结合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完成全县体育场地普查,建立数据信息系统。完成崇明新城体育中心修建性规划。
(2)继续实施体育服务配送工程
创新社区健身设施管理模式,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社会专业机构维护保养社区健身设施的服务机制,强化日常监管和绩效评估。进一步加强对学校体育场地的开放与管理,重点在服务规范、管理规范和秩序维护上有突破,探索校园健身的信息化管理。继续实施科学健身进社区工程,完成10次科学健身讲座,培训100名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0名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任务。
(3)推进体育社会组织的改革与发展
充分发挥新一届县体育总会在体育事务的组织、沟通与协调方面的作用,积极探索将县体育行政部门的办赛职能逐步转移给县体育总会的方法和途径。加强对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的业务指导、协调和管理,努力推动其自身建设,提高其工作能力。鼓励支持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改革思路承办有关赛事,规范赛事申办、评审、组织、评估等工作程序,提高赛事组织的专业化水平。继续发展社区俱乐部的规模,发挥其在乡镇群体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每万人有15支健身团队的目标进一步扩大健身团队的规模,完善各级健身团队的考核评价体系、分级管理办法和资金扶持办法,重点打造18支左右骨干示范团队。
(4)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
积极联手县总工会、机关党工委、团委、妇联、残联、教育局等部门和各乡镇,大力推进职工体育、社区体育、青少年体育和特殊人群体育,努力实现全县百个以上机关、企事业单位“有队、有操、有会”的目标。以“管办分离”为基本原则,举办30项左右县级群众性体育赛事或展示活动。指导各乡镇举办20次以上群众性体育赛事或展示活动。
(5)建立市民体质监测与服务日常运行机制
修缮县市民体质监测中心,完善管理制度,充实人员队伍。按照《上海市市民体质监测服务网络建设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县市民体质监测中心日常运行机制,突显三大工作职能,重点在体质科研与体质干预上有实质性突破。建立9个乡镇级市民体质监测站,指导其开展日常工作。完成第四次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配合卫计部门做好慢病防控工作。
(6)加强对“300发展指数”专项工作的管理
成立县、镇两级工作小组,按照本市“300发展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明确县体育部门、教育部门、财政部门、各乡镇、社会组织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目标和要求,并完成材料收集、资料上传等具体工作。
(二)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全力办好各类体育赛事
(7)加强业余训练和体教结合工作
与教育部门共同完善15个体教结合布局学校的训练设施与教练队伍,强化对布局学校业训工作的指导与管理,提高日常训练质量。重点打造自行车、水上、乒乓球等3个运动强项,提高田径等运动项目的业训水平。加强与体院竞校的柔道、摔跤等项目的办训合作,推进与黄浦区游泳项目联办工作,巩固跆拳道项目的社会化办训工作。提高业训规模、输送率与成材率。对“十二五”以来的体教结合工作进行总结、考核与表彰,配合市体育局完成“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和体教结合”督导工作。
(8)加强对自办二线运动队、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县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基地的指导与管理
扩大田径、自行车等已有二线运动队的办训规模,尝试以规模为基础、以业绩为重点的目标管理机制和“以奖代补”经费扶持机制。支持县体校做好申报水上项目为区县自办二线运动队的后续工作。积极引导俱乐部通过办班培训、夏令营、比赛等活动来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对优秀青少年俱乐部给予奖励。继续做好6个县级课外体育活动基地的开放管理工作,对各活动基地进行年度考核评价,给予相应补贴。
(9)主动服务学校体育工作
加强对专业教练员进校园后的带训管理,建立“双重领导”管理制度。组织业训布局学校、体育传统学校的30名左右体育教师进行有关培训。推进游泳课程计划,完成3000名左右学生的培训任务,培训合格率保持在75%以上。对建立校运动队的学校进行训练指导。组织优秀运动员、运动队或优秀赛事进校园。
(10)组织开展重大体育赛事
全力以赴做好2014年自行车赛组织工作,优化环岛赛的赛道,实现赛事走进长三角(江苏启东)。继续推进自行车赛事的市场化运作,进一步削减财政性资金投入,明晰有关政府部门、县竞赛中心与运营公司之间的工作职责,建立赛事运行工作细目表,提高办赛组织水平与赛事影响力。
组队参加上海市第十五届运动会,精心做好组队、赛前训练等各项筹备工作和参赛工作,参加15个大项的比赛,争取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全面超越上届。
按照市级层面的要求组队参加其他市级青少年赛事。与教育部门共同制定县级青少年常规竞赛计划,完成县级青少年10项18次比赛。
拟承办第五届上海市民龙州赛以及第十五届市运会部分项目,提高承办市级赛事的能力与水平。
(三)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内部管理水平
(11)聚焦体育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直属单位主要领导任期目标制、中层干部轮岗交流制、后备干部实职锻炼制和乡镇体育专职干部业务培训制。加快直属单位年轻干部培养,形成干部梯队。
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建立与我县业余训练布局项目、办训规模相匹配的教练员队伍,完成相关项目中高级教练员的引进。采取多种培养方式重点提升我县中青年教练员的事业心、责任心和执训能力。加强体育科学研究,确立2项以上县级体育科研课题和若干校级课题。发挥优秀教练员工作室和县体育拔尖人才的引领作用。
加强裁判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各体育单项协会和县竞赛管理中心的作用,对我县各体育项目裁判员的现状进行排摸,制定培训计划,开展相关培训。
加强健身团队负责人和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以健身项目为引领,分批次组织他们学习形式新颖、群众欢迎、易推广、成本低的健身项目,以及基本管理知识。
(12)建立和完善基层单位内部管理制度
完善岗位设置制度和人员聘用制度。各单位要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合理调整专技、管理、工勤岗位的编制和等级。建立人员聘用制度,逐步实现双向选择、合理流动、人尽其才。
完善岗位责任制度和岗位培训制度。各单位明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和任务要求,向各类人员传授和更新岗位知识与技能,不断提升其能力、端正其态度。
完善工作考核制度和绩效奖励制度。各单位要以岗位责任为主要依据强化对全体员工的工作考核,建立奖励先进、带动中间、鞭策落后的激励机制和问责机制,营造尊重人才、尊重成果的发展氛围。
完善“三重一大”制度。各单位要在重大事项、重大人事任免、重要工程项目以及大额度资金方面坚持民主集中原则,自下而上,倾听意见,集体讨论,最终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