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主题分类:
其他-
公开主体:
门户网站
发文字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16-12-12
生效日期:
失效日期:
随着国际生态岛建设的持续推进,农作物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今年崇明秋粮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呈现三减。
一、秋粮生产的基本情况
1、我县今年水稻种植304806亩,比上年减少10755亩,减3.4%;单产为553公斤,比上年减少4公斤,减0.7%;总产为168558吨,比上年减4.1%。
2、早秋玉米种植45850亩,比上年减少4119亩,减8.2%。崇明粮食玉米种植主要集中于中东部中兴镇、向化镇等地。玉米单产456公斤,比上年增11%;总产20917吨,比上年增1.9%。
3、大豆种植面积为8098亩,单产176公斤,总产1423吨。晚山芋种植为12174亩,单产401公斤,总产4882吨。大豆和晚山芋均属零星种植,无成片种植情况。
二、影响今年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分析
今年水稻单产达553公斤,比上年减0.7%,分析影响今年水稻生产的因素如下:
1、天气条件影响:有利有弊,总体略有不利
今年6月19日入梅,梅雨期长达32天,比去年多4天,梅雨期间以阴雨天气为主,气温偏低,降雨量大,暴雨到大暴雨的极端气候现象频发,导致部分田块短期积水现象普遍,分蘖发生速度慢,对部分迟播、迟栽田块的出苗和活棵也带来一定影响,一些田块出现僵苗,分蘖发生较去年略少,总体有效穗数也比去年有所减少。
8月上中旬以多云天气为主,上旬气温明显偏高,中旬略偏低,降水偏少,对水稻拔节孕穗生长较为有利;9月份平均气温比常年略偏高,日照充足,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因此今年结实率要略高于去年。
10月上、中旬以阴雨天气为主,对水稻中后期灌浆较为不利,影响了水稻的千粒重。
总体来说看,整个栽培期间气候条件对我县单季稻的正常生长有利有弊,略有不利。从产量结构来看,平均每亩有效穗23.12万,减1.4%;平均每穗实粒数106.17粒,增0.6%;千粒重26.77克,减0.8%。说明今年的天气特点对其影响主要表现在穗数降低、实粒数增加、千粒重略减,产量与去年略减。
2、种植条件影响:利于水稻稳产丰产
(1)继续大力推广机插稻
机插稻最大的优势就是大田通风透光条件好,穗型大,籽粒饱满,千粒重高。今年我县继续做好机插稻的推广工作,运用广播宣传、室内培训、现场指导等途径,共推广机插稻面积9.06万亩,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30%,与上年持平。在用于机插秧的水稻品种中,优质高产杂交稻“花优14”占79.9%,取代寒优湘晴成为主要机插品种,为提高全县水稻产量水平奠定了基础。
(2)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
今年“花优14”已成为杂交水稻的主体品种。2016年全县优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花优14”种植面积约9.66万亩,比去年增加0.26万亩,约占今年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的86%,比去年增加11个百分点。而在我县种植多年的“寒优湘晴”种植面积继续缩减,种植面积由去年的3.2万亩减少到1.37万亩,仅占今年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的14%,“花优14”种植面积的稳定增加,为提高全县水稻产量水平奠定了基础。
此外,今年早熟新品种“沪香粳106”替代“光明粳系列”成为种植面积最大的早熟品种,面积达4.63万亩,比去年增加了3.17万亩。早熟新品种面积的扩大有利于缓解茬口矛盾,提高水稻产量水平。
(3)积极开展水稻绿色丰产高效创建
今年全县创建绿色丰产高效模式示范方34个,合计面积28986亩,平均每亩理论产量710公斤,比面上增10.8%;其中创建千亩以上丰产方6个,面积8713亩;百亩以上丰产方22个,面积4593亩。绿色丰产高效示范方的创建,保障了水稻的稳产高产。
3、病虫害影响较轻
今年病虫害发生较去年偏重,主要是纵卷叶螟和杂草危害较多,但通过及时用药,有效控制了危害,减少了损失。今年各级政府加大力度增加了对农业的投入,特别是在病虫防治方面、在资金、物资等方面对农民及时发放,确保农民对病虫草害的防治。在各级农业职能和技术部门的科学指导下,今年病虫害对水稻整体产量的影响控制在了最小的损失范围内,影响较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