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SY00247842X0201900209
主题分类:
其他-
公开主体:
上海市崇明区环境保护局
发文字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18-02-13
生效日期:
失效日期:
2017年是崇明实施第六轮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的收官之年。在市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协调推进委员会的有力指导下,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各级组织、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紧密配合,紧紧抓住建设世界级生态岛大好时机,进一步厚植崇明生态优势。在重点领域、重点项目上实现了突破,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全区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
一、总体情况
本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主要围绕水环境保护、大气环境保护、土壤污染防治、固废与噪声污染防治、产业转型和工业污染防治、农业与农村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保障机制等九个专项领域,共安排了81个实施项目(其中59项为市重点推进项目)。截止年底,81个项目完成79项,完成率为97.53%,“完成老滧河、宝岛河等30公里河道综合整治”和“骨干河道及生态河道整治”两个项目正在建设阶段。其中,市重点跟踪推进59个项目已完成58项,完成率98.31%,“完成老滧河、宝岛河等30公里河道综合整治”项目由于老滧河和北沿路北河河道新建工程,在前期拆迁工作中遭遇高压线搬迁、多家单位的管线搬迁及房屋拆迁等困难,致使整个项目进度滞后,预计该项目到年底进展为:宝岛河、运粮河延伸段完成100%,老滧河完成40%,北沿路北河完成60%。
我区三年环保投入资金共约64.93亿元,圆满完成了初定的目标任务: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20%左右,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主要河道水质稳中趋好,重点整治河道水质得到改善;全区城镇污水处理率年年攀升,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大气、水、土壤、固废等领域防控体系更加完善;单位GDP能耗、水耗和资源单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下降;循环经济发展有所突破,资源回收和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专项任务完成情况
1.水环境保护方面。建成堡镇、崇西两大水厂,同步关闭16座中小水厂;全面完成建成区直排污染源的截污纳管(包括东平、新海截污纳管的一、二期工程);完成城桥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和城桥、陈家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无害化处理工程;深化河道综合整治,完成了新村中心横河、新海中心横河东段、江平河、宝岛河、运粮河延伸段等中小河道整治,以及朱雀河、通瀛河和侯家镇河等骨干河道及生态河道整治工作。
2.大气环境保护方面。推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全面完成本区190台中小燃煤(重油)锅炉和窑炉的清洁能源替代或调整关停,总蒸吨数约达205蒸吨。取消经营性小茶炉、小炉灶等分散燃煤(或其他高污染燃料)设施215台,提前超额完成市局下达的目标任务。全面淘汰辖区内黄标车,推进老旧车辆整治。推广落实10个商业、办公地块的装配式建筑项目。强化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控制,取缔全区10个乡镇69个露天石材敞开式作业点,完成20家搅拌站绿色搅拌站创建。实现城镇道路80%机械冲洗率。全面推进船舶涂装、涂料生产、印刷等行业VOCs废气达标排放治理工作:规范汽车维修行业管理,64家汽修企业完成专项整治;完成3家干洗行业设备改造淘汰;深化餐饮油烟气治理,全区大中型餐饮场所全面安装油烟气净化装置。
3.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强化污染场地环境风险控制,调查采样测试分析已完成,专题报告基本形成;规范环境风险评估和治理修复管理,健全了土壤环境应急能力和预警体系。组织实施了农田土壤环境调查和生态修复研究。
4.固废与噪声污染防治方面。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系统:完成建造湿垃圾简易处理点49座(日处置能力48吨),湿垃圾中转站1座,创建完成2个分类示范菜场,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完善工业固废和危险废物综合利用与处置体系:崇明危险废物焚烧处置系统(9000吨/年)已经建成;崇明固体废弃物处理综合利用中心(500吨/日)和崇明危险废物专区填埋库(库容35万立方米)皆运行平稳;完成危险废物焚烧厂在线监控系统安装;完成长兴岛废旧油、废油漆桶收集体系和无害化处置方案编制。进一步加强了噪声污染防治,全区共有83个建筑工地安装噪声扬尘在线监控系统,施工现场噪声污染防控能力得到提升。
5.产业转型和工业污染防治方面。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持续推进,主要对纺织、危化、铸造、小钢铁、砖瓦等9个行业实施了产业结构调整,三年共推进30个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工业污染源治理持续加强,完成了3家金属冶炼企业,1家化工企业的清洁技术改造,上海马腾新型材料厂等9家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园区环境管理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完成了工业园区、富盛开发区和长兴岛船舶制造配套基地的规划环评。
6.农业与农村环境保护方面。以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村容环境整治、分散小企业治理与监管、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为重点,不断改善村庄环境面貌。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三年共覆盖5.8万户;累计实施村庄改造114个;持续推进种植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养殖业污染综合防治,三年累计完成配方肥推广70.55万亩次,缓释肥应用0.825万亩次,绿肥种植66.6万亩,深翻晒垡0.34万亩;完成265户农村不规范畜禽养殖整治任务。建成竖新、向化、新村等5个废弃物处理点,并顺利开展废弃物处理;新增东部小型机械收集示范点、中部港沿镇蔬菜废弃物利用示范点、西部大型机械收集示范点等3个秸秆资源化利用示范点。
7.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完善绿地、林地系统,进一步提高了全区森林覆盖率,提升生态景观功能:全区新建乡镇公共绿地45.98公顷;完成立体绿化建设25118平方米,绿道建设61.6公里9088平方米;成功创建命名横沙东江路(民东路向西)、海桥公路(宏海公路—海桥镇)、前裕公路(海桥公路(宏海公路—海桥镇)林荫道。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完成崇明区明珠湖公园獐极小种群恢复项目;建立堤内、堤外海三棱藨草快速繁殖种群重建与复壮示范区,开展自然恢复区、保育示范区生态效应监测与评估。继续深入推进崇明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创建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8.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方面。以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建设为重点突破,构建多层次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投资180万元设立了1个中心交投站和32个交投箱,主要对全区各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淘汰的电子产品进行电话回收。三年共回收废弃电子产品23000件,实现本区电子废弃物回收网络全覆盖;推进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建设中新农业公司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等生态循环示范,现已建设完成并正常运行。
9.保障机制方面。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强化监管能力建设,以高压执法、高效服务的执法理念,创新执法方式,积极探索一系列环保执法新手段应用于基层执法中;着重建设完善地表水环境预警监测与评估体系,不断完善生态环境科学管理和社会治理体系。强化排放主体责任,严格执法标准,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市场化机制探索力度,初步探索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污染第三方治理等市场化模式;积极应对社会对环保工作的高关注,加强信息公开发布、解读和回应,提高环保工作的透明度,较好地发挥了信息公开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实效。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精心编制第七轮行动计划
第七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既要体现在前六轮基础上延续,又要充分考虑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十三五”期间的发展形式与任务。在编制理念上,严格按照世界级生态岛总体目标,以科学的指标评价体系为指导,以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切实将环保作为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狠抓污染治理,狠抓源头防控,狠抓依法治污,努力推进“生态+”和“+生态”战略实施。在任务和项目安排上,要突出重点,以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为导向,分领域明确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任务,统筹运用源头预防、结构优化、转型升级、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等多种手段,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强调项目可操作性。在编制过程中,要统筹安排,增强合力,区环保、发改等部门要在宏观层面上加强指导,确保编制内容符合世界级生态岛的标准要求和崇明整体发展实际。
(二)继续完善工作推进机制
认真总结前六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情况,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推进机制,建立有序高效的责任网,构建“权界清晰、权责一致、齐抓共管、科学高效”的监管格局。牵头部门要发挥好指导、协调和督促作用,强化工作统筹,定期检查督促、跟踪评估和信息反馈,抓好工作开局。各条线部门不仅要落实好所承担的具体项目,也要承担起各自领域的协调督导责任。要主动接受区人大、区政协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更多地让群众评判和检验环保成效,推动形成全社会人人有责的污染治理格局。
(三)统筹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把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与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工作相结合,通过高度重视节能减排、违法违规项目治理、防范风险等环保核心内容,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尽早启动示范类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建设,加大环保执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水系整治、资源节约、降能降耗等环保措施落实力度,加快实现世界级生态岛的各项指标要求,进一步提升群众对环境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为了便于其他人查询和了解政策,请为本文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