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主题分类:
其他-其他
公开主体:
上海市崇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文字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20-01-17
生效日期:
失效日期:
2019年,崇明区市场监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市场监管局工作要求,全面发挥职能作用,抓改革增效能、抓安全防风险、抓执法敢亮剑、抓质量促提升、抓党建强队伍,奋力实现“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崇明传奇”各项目标任务,展现了市场监管部门的历史担当和使命作为。
2019年工作总结
一、持续深化改革,跑出优化营商环境加速度
(一)保障各项改革政策落到实处
一是贯彻落实《电子商务法》,启动电子商务经营者设立登记工作,促进电子商务健康有序发展。二是及时落实全国统一“多证合一”、企业“一照多址”备案以及食品、医疗器械“集中登记”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开办成本,释放市场主体活力。三是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工作通知,全面实施企业登记“实名认证”工作,有力防范假冒身份进行工商注册等违法行为。四是认真落实《关于企业注销若干问题的会商纪要》,做好企业注销“一窗通”工作,打通企业注销瓶颈,推进企业注销便利化。五是全力保障新版营业执照换发及新版申请文书启用工作,着力扩大营业执照在社会管理领域的重要作用。六是根据机构改革要求,有序开展“酒类商品零售许可”事项登记工作。
(二)推动便民利企措施落地见效
一是依托“一窗通”服务平台全面推进全程电子化登记,开通食品生产许可“全程网办”,让企业和群众足不出户也能办理证照。二是优化线下“一窗通”服务,实行独任审核制,实现开办企业最快2天可营业。三是全面推行对同时申请营业执照及食药品许可等相关业务的市场主体“证照联办”,实现“一套材料、一表登记、一窗受理”,办结时间至少提前5个工作日。四是完成市场准入窗口入驻区行政服务中心东部分中心工作,有效缩短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五是开通“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崇启)专窗”,实现崇启两地部分登记业务跨区域通办。
(三)支持新兴业态企业落地生根
一是支持成立全区首家“花博会”招商经营主体,持续关注花博相关产业的发展,以精准高效服务搭建注册许可“花博专线”绿色通道。二是支持成立全区首家营利性托育机构公司制主体,为其提供全程跟踪指导服务,使该企业顺利办理营业执照。三是参与制定《“开心农场”项目开办一本通》和《民宿项目开办一本通》,为申请人提供整体办事指南,实现“套餐式”服务。
二、严守安全底线,筑牢保障消费安全防护堤
(一)守牢食品药品安全底线不破
一是强化食药安全组织保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规定,以区委办、府办联合发文的形式,建立《崇明区党委常委会委员和政府领导班子成员食品安全工作责任清单》,进一步强化了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顺应机构改革新的要求,及时印发《上海市崇明区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本区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组成人员的通知》,强化区级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综合协调作用。二是守好食品安全前线阵地。组织开展侵害群众利益食品安全联合行动、“一老一小”食品安全监管、酒类市场专项整治、“春雷行动”“蓝剑行动”“食监利剑”、非洲猪瘟防控以及问题“辣条”、桶装水、熟食卤味等专项行动,持续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三是推动食品安全管理提升。积极推进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并实施HACCP体系和供应商检查评价制度等重点工作;推进“放心餐厅”“放心学校食堂”“放心职工食堂”“放心医院食堂”“放心肉菜示范超市”系列创建工作;实施“明厨亮灶”工程;指导2户食品生产企业取得“上海市食品安全诚信食品企业”证书,有效落实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四是做好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先后圆满完成了“崇明两会”“环崇明岛国际自盟女子公路世界巡回赛暨自行车赛嘉年华”“东京奥运会垒球资格赛”和“2019铁人三项赛”等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同时,完成为期2个月的“2019年爱心暑托班”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有序落实“进博会”相关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工作;提前谋划,及时形成《崇明区花博会食品安全保障总体方案》。另外,联合开展“备战进博会,助力花博会”大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模拟综合演练活动;实现区食品安全检测中心二期工程竣工,不断夯实保障能力基础。五是加强药械化安全监管。开展中药饮片质量集中整治、装饰性彩色平光隐形眼镜专项检查、避孕套质量安全专项检查、线上净网线下清源风险排查、化妆品风险隐患排查等专项行动;持续做好上报药品、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进一步保障药械化质量安全。六是打造崇明特色亮点工作。深化崇明老白酒(米酒)产业提质增效工作,推动崇明老白酒(米酒)生产企业全覆盖建立HACCP体系。今年围绕“崇明大米”食品品牌,对辖区内崇明大米生产企业开展生产过程质量安全课题调研,推动大米产品质量及行业整体水平提升。深化农村家庭办酒组织化、信息化管理模式,完善《崇明区农村家庭办酒管理办法》,建立“崇明农村自办宴席监管系统”,推动办酒监管步入“大数据”时代。通过成立假药鉴定工作小组,实施零售药房特殊管理药品智能化监管系统项目等举措,进一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召开崇启海三地一体化合作交流会,制定《崇启海三地食品安全监管合作备忘录》,形成联动联勤机制,织密食品安全监管网络。
七是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宣传。今年以来,结合“食品安全宣传周”“安全用药月”“化妆品安全宣传周”等活动,组织开展从业人员、监管人员培训,开展食品安全社会宣传讲座、培训、演出,开设暑期班、假日学校“食安小讲堂”,共筑维护食药安全坚强防线。
(二)强化特种设备安全常抓不懈
一是加强监督检查。开展各类节前安全检查、乡镇城市安全运行督查,大型企业专项督导、危化品相关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液氨制冷企业、气瓶充装单位安全评价以及电站锅炉、液化石油气钢瓶、冬季锅炉检查等专项行动,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二是加强重点监管。全面推进特种设备网格化监管工作;将“双预防”试点覆盖面扩大到60%;完成老旧电梯安全评估及电梯远程监控安装工作;开展特种设备突发事件响应及信息报送专项演练,不断提升本区特种设备监管能力和水平。三是加强宣传培训。组织局监察人员进行“理论+实践”培训,有力提高业务水平;结合“双预防”工作,组织全区试点单位管理人员开展安全培训;结合隐患排查,组织全区使用单位管理人员进行安全宣贯;全面开展“七进”宣传,切实增强监管工作合力。
(三)严把产品质量安全关口不松
一是聚焦民生开展各类重要产(商)品专项监督抽检。在生产领域抽检有机产品、电线电缆等;在流通领域抽检有机食品、小家电、鞋、儿童服饰、女装、眼镜、床上用品等,对抽查不合格产品所涉及的企业均已立案查处,及时消除产品质量风险隐患。二是围绕热点组织各类专项执法检查。开展安全帽、卫生用品、保健产品专项整治,全方位开展打击非法销售柴油加油窝点专项行动;认真落实3C免办工作,同时积极做好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专项检查、管理体系认证双随机监督检查等,有力维护辖区产品质量安全。三是注重实效举行相关宣传培训活动。邀请有机行业专家为18个乡镇市场监管所执法人员举办有机产品认证监管专题培训班,切实提升业务工作水平;组织管理体系获证中小企业开展中小企业管理体系认证专题培训,帮扶在崇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结合“世界认可日”“质量月”开展集中宣传咨询活动,努力提升认证认可和产品质量公信力和影响力。
(四)守护百姓消费安全步伐不减
一是抓示范创建。推进“放心消费+”创建,经过广泛宣传发动,共有46家单位参与创建,最终有33家通过复审并公示,带动更多市场主体、行业组织和社会力量汇聚融入,使全区消费环境安全度、经营者诚信度、消费者满意度不断提升;指导参与上海市消费维权联络点星级评定,获选五星联络点1家、四星联络点4家、三星联络点22家,以点带面推动全区消费维权工作水平整体提升。二是抓专项推进。围绕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拉网排查“职业打假”“吊模宰客”行为;严厉打击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违法行为;扎实推进单用途预付消费卡监管,配合各乡镇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开展企业投诉信息公示工作,促进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推动消费纠纷联合人民调解室建设,实现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相结合,助力形成良好消费环境。三是抓机制建设。建立12345市民服务热线事前告知、事中催办、事后回访的全程跟踪督办制度,通过全程回访督办机制有效倒逼热线办理质量提升。四是抓宣传培训。开展丰富多彩的“3·15”系列宣传活动,举办主题宣传活动暨消费维权专场文艺演出,并制作投放主题宣传抖音小视频;开展消费维权进暑期假日学校活动;完成对全区492个联络点的联络员全员培训工作;积极参加12315技能大比武竞赛,强化维权意识和履职能力,共同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三、加大执法力度,勇当市场竞争秩序守卫者
(一)综合监管全面覆盖
一是综合监管促效能提升。今年以来,融入酒类专卖、知识产权等部门职责,进一步强化综合执法,实现全覆盖多兵种“联合作战”,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强化机制驱动和宣传效应,对中央扫黑除恶第16督导组下沉督导反馈的问题立行立改落到实处;积极配合中央环保第二轮督察行动,做到边督边改、立查立改;开展打击传销规范直销工作,推进打击网络传销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办结3起“未取得直销员证擅自从事直销活动案”;开展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巩固提升无证无照经营综合治理成果,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二是依法行政促能力提升。重视建章立制,严格执行执法办案程序新规定,制定符合我局执法办案实际的《行政处罚案件管理制度》《关于案件办理的若干规定》,统一执法办案文书和配套编号规则,规范执法办案流程;主动厘清查办不予行政处罚案件中的法律问题,推动《市场轻微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免责清单》的贯彻落实;开展优秀案件遴选,促进办案工作交流互动;形成《2018年度执法办案十大常见问题负面清单》,发挥反面案例教育警示作用;推进执法监督,开展本年度行政执法案卷集中评查,积极防范履职风险;下发《上海市崇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才管理办法》;组织全体在职干部参与全国市场监督管理法律知识竞赛初赛和崇明区国家工作人员法律知识测试,展现良好学风。
(二)重点监管敢于亮剑
一是加强网络商品交易监管。推进网络经济户口管理,全年共维护处理4560家,同时开展“网剑行动”专项整治,有力净化网络消费环境。二是加强商品交易市场监管。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打击“行霸”“市霸”专项行动;开展进博会临时价格干预以及猪肉价格监管工作;联合开展全区18个活禽定点零售交易点检查;落实“盘羊四号行动”,开展野生动物保护专项整治,未发现本区有销售野生动物的情况发生;围绕建国70周年、进博会开展互联网及实地违法广告整治行动,形成良好社会效应;认真推进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清理整顿工作。另外,积极做好拍卖行业监管、合同违法案件查处、“平安市场”创建等工作,全力营造文明、平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三是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积极落实机构改革任务,实现对专利、商标、原产地地理标志集中统一管理,牵头完成崇明区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崇明区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和地理标志保护管理委员会等议事机构的调整工作,强化组织保障;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结合大调研工作形成形成《崇明区知识产权工作的现状与展望》报告,全面启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推进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制止恶意注册、囤积“崇明岛”商标申请行为,落实有力保护措施。指导“崇明白山羊”地理标志使用,推动“崇明大米”正式成为崇明区第7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积极申请注册“崇明苦草”地理商标。完成2019年度专利调查和知识产权服务业调查,开展“双真”活动,构建知识产权保护长效机制。另外,编印《专利法律法规知识汇总》手册,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周系列活动,提升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
(三)信用监管宽严相济
一是提升年报工作水平。通过广宣传、强督导、优服务、抓考核等,截至6月30日,全区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个体工商户年报率分别为94.12%、92.35%和87.82%,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提高8.37%、4.37%和6.89%,且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在16个区局中企业年报率排名第三,年报工作迈上新台阶。二是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进“僵尸企业”清理;加强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做好协同监管,着力构建失信市场主体“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和协同监管框架,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效能。
四、推动质量提升,注入产业转型升级驱动力
(一)以质量提升为目标
一是强化规范引领。出台《崇明区2019年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加强质量考核,完善乡镇质量工作考核机制;连续十一年发布质量状况白皮书,联合区文化旅游局开展2019年崇明区生态旅游环境质量满意度测评,不断增强质量工作影响力。二是打造质量品牌。开展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召开崇明区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专题推进会;启动第二届崇明区区长质量奖评选表彰工作,组织召开区长质量奖申报动员暨培训会;指导辖区企业开展质量攻关活动。三是做好质量宣传。开展“质量月”系列宣传教育活动,举办现场宣传咨询活动,“百家企业质量开放日活动”以及中小学暑期质量行活动,不断扩大质量工作吸引力。
(二)以标准示范为引领
一是重点推进。指导竖新镇农业社会化服务国家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国家西红花种植与加工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国家级以及4个市级农业农村领域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通过目标考核,增强了对崇明农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力量。二是全面铺开。开展第十批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申报,推进三星镇田园综合体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等各级各类标准化试点项目创建工作,和区旅游局共同推进的“郊野公园旅游标准化试点”完成考核评估工作,以及组织2019年“世界标准日”宣传活动等,努力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2019年共有7个市级农业标准化项目获批,目前全区共有国家级、市级标准化示范(试点)75个,其中62个项目通过了考核验收。
(三)以计量工作为基础
一是创新推进安全计量监管。在全市创新开展学校安全计量自我承诺活动,对全区学校发放安全计量自我承诺资料,进一步压实学校安全计量主体责任。二是大力构建诚信计量体系。结合监管和服务,一方面加强对民生领域在用强检计量器具的监管,一方面开展诚信计量优秀单位评比,该项工作在2019年市对区考核中获满分。三是积极做好各项计量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先行先试,协调推进崇明新能源出租车车载智能计价器完成全数检测;组织“保两节”、定量包装产品、加油站法制计量8个专项检查,开展“5·20世界计量日”宣传活动等,持续提升计量监管水平。
五、强化党建引领,坚定市场监管事业主心骨
(一)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凝聚干部思想
一是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党委中心组学习,形成调查研究成果,推动学习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二是开展建党98周年系列活动,党员领导干部讲专题党课,召开“庆祝建党98周年暨‘抓党建 促队建’工作交流会”,举办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建党98周年党史知识竞赛,传承红色基因,激励党员干部更加奋发有为。三是开展建国70周年系列活动,组织观看爱国主义电影,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充分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爱国热情和奋斗激情。四是强化基层党组织生机活力,开展局属党支部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工作,积极发展党员,补齐工作弱项短板,强化基层党建水平。五是推动干部深入基层解决问题,局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和副处级干部牵头成立8个课题组,课题相关条线科室作为课题组成员全力配合开展调研工作。
(二)以队伍管理为重点,推动各项事业发展。
一是把握机构改革契机,合理编制“三定”方案,为市场监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二是根据区委第二巡察组反馈意见制定整改方案,细化巡察反馈问题,建立整改责任体系,统筹推进整改任务,完成相关整改工作。三是长抓党风廉政建设,制定领导班子责任清单,召开队伍建设暨党风廉政建设大会,,全面开展党风政风行风民主评议工作,有力推动全局党风政风行风持续向好。四是依托双一流建设平台,制定《局“建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能力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形成局行政执法等操作规范,建立市场监管系统知识题库,开办局“7点学堂”6期,不断提升干部业务工作水平。五是开展选人用人工作,做好公务员招录和事业单位招聘,加强对执法类公务员的平时绩效考核,探索对综合管理类公务员的日常考核,为局干部队伍的可持续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六是畅通职务职级双通道,完成干部职级套转晋升工作,开展干部轮岗交流工作,充分激发基层干部担当作为。
(三)夯实精神文明建设,推进践行社会责任。
一是进一步完善创城管理工作,更新由我局牵头或作为责任单位的测评标准,形成正式发文等,全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二是踊跃参与志愿献血、文明交通路口志愿服务等,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展现市场监管人奉献精神。三是常态化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积极推荐我局各类组织和干部参加优秀选树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2020年工作打算
2020年是崇明实施世界级生态岛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中国花博会筹办的关键之年,崇明区市场监管局将继续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营造宽松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上有新作为,在营造安全放心的市场消费环境上有新成效,在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上有新举措,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勇创新时代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新奇迹。
一、坚持改革驱动,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根据《上海市全面深化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实施方案》中聚焦提升“一网通办”应用效能及推广电子证照应用的相关要求,大力推进营业执照全程电子化登记与许可证全程网办,在本市率先开展个人独资企业新设立全程电子化登记试点,努力实现本区全程电子化登记企业数量10000户的年度目标。二是对标世界银行11条营商环境评价标准以及对照我国营商环境评价标准中的特色环节,围绕“办成一件事”试点再造行政审批流程,在本部门“证照联办”工作基础上,探索跨部门“证照联办”,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三是推进落实“证照分离”“一窗通”等改革措施,贯彻新《外商投资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让企业和群众更加切实感受“放管服”改革成效。
二、坚持底线思维,夯实安全基石
一是严守食品药品安全底线。巩固深化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区创建成效,开展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专项行动;推进保健食品虚假宣传整治、“一老一小”和大型企业食堂监管以及农村家庭办酒管理;加强食品生产企业HACCP体系和生产过程追溯体系建设,争取覆盖率达到70%,助力崇明米酒、崇明大米产业升级;深化食品经营单位示范创建,以点带面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全力筹备花博会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制定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组建相关保障队伍,并开展花博园核心区域与周边区域餐饮单位、农家乐等重点单位的专项风险排查与治理工作;开展食物中毒应急处置桌面视频推演活动,提升保障能力;建立食品安全长三角联合查处机制,促进信息共享和执法协作。探索医疗器械集中登记点规范化建设,创新管理模式;加强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专业化监管,提升监管能力;宣贯新《药品管理法》及其配套规章制度,提高药品生产经营者知法守法意识;强化疫情防控期间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筑牢复工复产安全防线。二是保障特种设备运行安全。推进特种设备双重预防机制再巩固再提升,实现70%使用单位建立双重预防机制;强化部门联动,紧扣重要时段、重点领域开展危化品、电梯以及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等专项检查;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课题研究,提升监管工作效能;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和应急能力建设,加大《特种设备安全法》宣传力度,促进社会共治。三是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聚焦疫情开展口罩、一次性手套等防护用品质量监管;着眼民生开展流通领域日用消费品、母婴用品等监督抽检;突出重点开展有机产品、重点工业产品以及强制性认证产品检查和抽检,做好不合格产品后处理工作,着力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四是深入开展放心消费创建。巩固提升“放心消费+”创建成果,根据“满意消费长三角”创建的总体要求,细化创建标准指标,发挥联络点优势,动员引导更多单位参与;推进“五进”消费维权联络点建设,开展星级评定,进一步激发联络点工作活力;推动本区线下零售企业开展“七日无理由退货”服务承诺试点工作,不断营造绿色健康的崇明消费环境。
三、坚持依法监管,规范市场秩序
一是强化综合执法。开展疫情防控期间专项执法和执法办案督查督办,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牵头实施培训市场综合治理统一执法,促进培训市场健康发展;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收官之战,确保打深打透;深化无证无照经营综合整治,全面杜绝回潮;做好打击传销和规范直销工作,铲除传销生存的土壤;发挥区公平竞争审查联席会议作用,召开首次联席会议,部署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强化野生动物保护,严厉打击野生动物违规交易行为;深入开展“网剑行动”,推进线上线下商品交易市场及价格监管,形成一体化监管格局。二是推进信用监管。优化年报工作机制,全力做好2019年度年报工作;加大各领域“僵尸户”清理力度,形成常态化清理机制;积极推进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建立健全部门联合抽查“一单两库”,优化联合抽查平台系统,建立动态调整及更新机制,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效能。三是加强执法监督。加强执法办案指导,细化操作规范,提升办案质量;深挖案源,突出查办大案、要案和有社会影响力的案件。贯彻落实《市场监督管理执法监督暂行规定》(22号令),开展本局相关执法领域集中监督工作,探索开展联合督查模式,逐步扩大监督领域;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不断健全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机制,提升市场监管执法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
四、坚持质量第一,提升发展水平
一是推进质量强区。完善区域质量工作联动机制,丰富群众性质量活动,提升质量共治能力;开展生态人居质量满意度测评,加强优质服务供给;开展第二届区长质量奖评选活动,健全质量激励机制;积极创建全国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把环境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加强“崇明岛”商标保护;推动以“崇明大米”为代表的地理标志推广运用;开展“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宣传,进一步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二是实施标准化战略。深入推进本市首个“三星镇小城镇建设”标准化试点,强化“横沙乡新永村美丽乡村建设”“丰乐村养老助餐”等试点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助推农业转型升级和提升社区治理能力;拓展试点领域,加快培育发展,调研申报新一轮标准化试点项目,提升本区标准化工作水平。三是强化计量支撑。推进重点领域安全计量专项监督检查和抽检工作,切实保障大中型餐饮企业及大型工业企业安全计量领域风险可控;拓展安全计量自我承诺活动范围,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开展计量主题宣传活动,推进计量惠民工程,充分发挥计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障、技术支撑和引领作用。
四、深化基层党建,筑牢组织保障
一是继续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探索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二是结合优化营商环境和维护市场监管四条安全底线等重点工作,以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持续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找准新的工作发力点,积极促进调研成果的转化落地。三是打好“双一流”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攻坚战,多形式、多渠道提升干部队伍综合能力。四是构建主体明晰、有机协同、层层传导、问责有力的管党治党责任落实机制,着力推动“三个责任制”落实到位。五是加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建立“一支部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项目,充分发挥党支部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六是持续推进“四责协同”机制向基层延伸,加强制度设计,探索责任履行的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实施路径,着力督促“一岗双责”有效落实。
为了便于其他人查询和了解政策,请为本文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