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SY0024784031202400015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农业、畜牧业、渔业
公开主体:
上海市崇明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发文字号:
沪崇农发〔2024〕28号
成文日期:
2024-04-08
发布日期:
2024-04-26
生效日期:
失效日期:
各乡镇、有关单位:
杂草稻是近年来我区稻田发生频率较高的一种恶性杂草,其具有形态似稻、习性如草的特点,对本区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及稻田生态环境带来极大隐患,威胁粮食安全。2023年,在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区杂草稻危害基本得到控制,但危害隐患依然存在。根据《关于抓好2024年稻田杂草稻防控工作的通知》(沪农委〔2024〕53号),为进一步组织做好防控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损失,现就抓好2024年稻田杂草稻防控工作通知如下:
一、目标任务
2024年,全区稻田杂草稻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制繁种稻田不出现杂草稻危害,以确保生产用种安全。
二、关键技术
(一)严把种子质量。必须高度重视,对所有精选入库种子,做到杂草稻种子检出率控制在0.01%以内。对杂草稻检出率在0.05%以上的种子,不宜作为种用,拟转商处理;对杂草稻检出率在0.01%-0.05%之间的种子,要做好种子精选,精选后经检测合格再作种用;对于外调种源,实行全覆盖、全批次、同标准抽检,抽检合格方能种用;在繁制种田块的选择上,应尽可能选择往年杂草稻发生较轻或无发生的田块;对有杂草稻发生的制繁种田块,除尽田内、田边杂草稻,统一堆放,无害化处理;收获时严格清理机械,不留死角,杜绝机收混杂,确保从源头上控制杂草稻种子进入大田并转播扩散。
(二)提高耕整地质量。要按照稻田耕整地质量要求,选用“一耕一耙”或“二耕一耙”作业模式,实施精细化机械作业,有效提高耕整地质量,力争同一块田块内高低落差控制在5cm以内,修缮农田基础设施,确保良好的保水和排灌功能,以提高前期药剂封闭处理和肥水管理效果。
(三)优化栽培方式。针对杂草稻发生直播田明显重于移栽田的特点,要充分利用现有政策,积极推进区域性育秧中心建设,努力扩大全区机插秧种植面积。同时,对于往年杂草稻发生偏重的田块,建议改直播为机插,或改种其他作物,实行水旱轮作。
(四)强化物理和生态控草。针对水稻茬口特点,要重点围绕水稻适时播栽技术要求,全面推广“养草灭草”技术,降低田间杂草稻和杂草基数。对于绿肥、休耕地应普遍落实1次“养草灭草”;对于往年杂草稻基数较高的田块,建议增加1次旋耕灭草。同时,要加强栽后前期的水浆管理,全面推进“以水封草、以苗压草”技术,抑制杂草稻发生发展。
(五)注重前期化除。按照技术部门杂草和杂草稻防控技术意见,要切实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落实好前期土壤封闭处理,机插秧稻田建议采用“二封一杀”防控策略,直播栽培稻田建议采用“三封一杀”防控策略,尤其要注重除草剂封闭处理与水稻播栽农事作业的衔接,减少杂草萌发机会,并要注重药剂交替使用和安全使用,减缓抗药性杂草蔓延和药害发生。
(六)做好后期人工拔草。坚持“随见随拔”原则,要加强人工拔草除杂工作,尤其在杂草稻抽穗至成熟之前,应及时采用剪穗或连根拔除方法铲除田间杂草稻,并及时带离田间、路边进行销毁处理,彻底消除残留隐患,提高除杂效果。
三、保障措施
(一)压实工作责任。杂草稻作为稻田第三大恶性杂草,对粮食生产安全影响较大。据市农科院测定,平均每平方米7株杂草稻,对产量损失50%左右;每平方米12株杂草稻,产量损失高达70%以上。当前,杂草稻防控尚缺乏有特效的除草剂。各乡镇、农业园区要高度重视,压实工作责任,狠抓工作落实,强化技术服务,扎实推进各项防控工作,确保粮食安全。
(二)落实技术措施。区级技术部门要加强杂草稻发生监测工作,及时发布情报,制定防控技术方案。重点围绕杂草稻防控技术,区镇两级要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技术培训,普及相关知识和防控技术,努力提高技术普及率。要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抓落实,将防控措施落实到户、落实到田,提高技术到位率,有效控制杂草稻危害。
(三)加强工作督导。今年已将绿肥和休耕茬田一次“养草灭草”技术到位覆盖比例作为稳定粮食生产“挂图作战”的工作任务要求,区、镇两级要加强工作督导,建立督导工作机制,扎实开展下沉一线包组联系督导,全方位了解生产实际,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加以解决,确保取得实效。
特此通知。
上海市崇明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4年4月8日
为了便于其他人查询和了解政策,请为本文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