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SY0024784031202200030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农业、畜牧业、渔业
公开主体:
上海市崇明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发文字号:
沪崇农发〔2022〕79号
成文日期:
2022-07-15
发布日期:
2022-07-15
生效日期:
失效日期:
关于印发崇明区2022年度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委属相关单位:
根据市农业农村委《关于做好2022年上海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为进一步做好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特制定《崇明区2022年度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崇明区2022年度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
上海市崇明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2年7月15日
附件
崇明区2022年度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市农业农村委关于做好2022年上海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为继续做好本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工作,增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活力,提升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服务能力,促进农技推广带动产业发展与提升,制定《崇明区2022年度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
一、工作思路
围绕本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今年以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为重点,围绕水稻、蔬菜、水产、畜牧、林果等五大产业,以深化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为主线,以科技示范基地为示范核心,以科技示范户为载体,加快构建完善“一主多元”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依托专家团队力量,充分利用信息化服务手段,结合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大优质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力度,促进崇明农业向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和“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农业转型升级。
二、年度目标
2022年围绕区内农业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结合先行县创建,申请项目资金330万元,培育核心科技示范户122户,一般科技示范户592户,遴选241名农技人员与科技示范户开展结对服务,全年对100名以上农技人员开展培训;筛选主导品种16个,主推技术4类,主推技术在对应示范户中的应用率超过95%;建设特色产业基地6个,生态循环综合示范基地4个,组建12人以上专家服务团,示范基地与专家团的对接率为100%,专家全年指导5次以上;遴选10个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项目任务;安装使用中国农技推广APP的农技人员比例不低于90%,每月填报有效信息2条及以上。
三、主要工作内容
按照市农业农村委项目要求,我区将主要开展以下9项专项工作。
(一)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履职能力。在履行好公益性服务职责的基础上,与其他多元化农技推广形式合作,建设多元互补、高效协同的“一主多元”推广机制。加强与市科研院校合作,依托专家资源和区镇两级农技人员,建立市、区、镇三级技术指导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和对接基地进行技术指导,发挥公益性推广机构和队伍的枢纽作用。
(二)提升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业务能力。全区选拔241名学历水平和专业技能符合岗位要求的农技人员进入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实施新招录人员双向实践锻炼活动、专技人员蹲点试验示范活动,扎实推进我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邀请市、区级专家结合崇明农业特点和生产需求,在生产基地开展案例教学、田间实训、经验交流和技能比武等多种形式的岗位练兵培训,提升农技人员为农服务的综合能力。开展新时代崇明农业农村“大讲堂”,培养和打造“站起来会讲、坐下去会写、沉下去会干”的优质复合型“三农”人才。按照上级部门相关安排继续派送骨干人员参加市级及部级组织的农技骨干人员培训。
(三)建设农业科研示范基地。围绕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需求,依托现有科研教学推广单位试验示范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龙头企业基地等,围绕“一只蟹、一头羊、一头猪、一朵花、一粒米”、农业绿色管控以及“神农口袋”等工作重点,按照“一业为主,多种示范”的原则,遴选建立多个示范基地,打造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农机社会化服务、技术推广于一体的示范平台。科研示范基地根据年度示范方案(协议)的要求,统一树立示范标牌,做好示范展示和观摩培训档案管理,成为农技推广补助项目成果展示平台。
(四)融合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区共建工作。按照部、市关于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创建工作要求,以高质量水产业为重点,与上海海洋大学(简称海大)共建产业科技化、人才专业化、生态绿色化的渔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区,结合崇明区资源禀赋、产业特色优势等情况,充分发挥科研人员与农技人员优势,搭建人才交流与科技服务平台,着力实现崇明河蟹种源种业、崇明商品河蟹绿色养殖技术、长江口特色鱼类繁养技术、虾类现代化养殖技术、生态循环养殖技术等创新。
(五)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参与农技推广。鼓励引导农业生产主体开展社会化服务,共同参与农技推广工作,支持农技推广机构与经营组织联合开展农技服务,遴选不少于10家社会化服务机构,为我区示范户、示范基地提供种、管、收、售全方位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服务模式,特别在特色经济作物领域,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品种、技术、模式的示范、培训、推广等服务。通过组建农机社会化服务龙头企业,发挥资源整合优势,紧贴各乡镇作业需求、辖区机力配置情况,统一制定农机作业计划,在全区范围内统筹调配农机和机手资源,保障农机作业有序有力推进。
(六)推广优质绿色高效技术。根据市农业农村委发布的农业主推技术,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制定我区农业主推技术操作规程。农技人员结合我区主推技术深入田间开展技术指导,带动优质绿色高效技术进村入户到田,充分依托示范基地和示范户,提高农业主推技术的到位率,实现主推技术精准落地。
(七)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聚焦主导产业中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生产经营主体,遴选科技意识强、生产水平高、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农业科技示范户714家。农技人员与科技示范户签订服务指导协议,通过开展针对性技术指导、集中培训、田间教学和现场观摩等方式,把配套集成、简单易学的实用技术及新型农机具推广到示范户,提高示范户的生产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畅通与专家服务团交流渠道,进一步提升区域内农业科技水平。科技示范户与农技指导员结对联系表上报区农业农村委。
(八)推进农技推广服务信息化。农技人员利用“5G智慧农业云”进行入户指导,科技示范户借助“5G智慧农业云”平台咨询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难题,由农技人员通过云端指导、入户实地解答等形式开展农技指导服务,加强农技人员和示范户互动沟通,提高服务成效。项目实施单位农技人员使用“中国农技推广”APP的比例不低于90%,每月需通过“中国农技推广”APP填报农技服务信息2条及以上,并不断推广科技示范户安装使用。继续开展农业科技书屋(知网)推广应用,为农技推广机构和农技人员、示范户提供便捷的农业科技信息查询渠道。
(九)扩大农技推广工作影响力。积极通过各类媒体宣传报道农技推广工作。项目实施单位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年度报送示范户案例、指导员案例、科技示范基地案例和社会化服务组织案例各不少于1篇,并形成项目实施总结报告。
四、项目实施单位与职责
1.区级层面
区农业农村委:负责项目部署与统筹协调,包括制定项目实施方案、下达行业单位任务清单与资金拨付、组织绩效考核评价等工作;负责科技示范基地遴选。
区级推广部门(农技中心、蔬菜站、水产站、疫控中心、区安全中心):负责选拔指导员和遴选示范户;负责主推品种、主推技术确定;负责科技示范基地的推荐;负责组织本单位与乡镇农技人员参加培训、开展技术指导和科技入户;负责“中国农技推广”APP推广应用、农技推广管理信息系统填报工作。
2.乡镇层面
18个乡镇农技中心:负责组织本乡镇农技人员对接基地开展技术指导和科技入户;负责中国农技推广APP推广应用、农技推广管理信息系统填报工作。
五、资金安排
项目总资金为330万元,具体参考资金安排表。
为了便于其他人查询和了解政策,请为本文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