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SY0024789990201900005
主题分类:
其他-
公开主体:
上海市崇明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发文字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19-01-08
生效日期:
失效日期:
一、2018年工作推进情况
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级业务主管部门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年初总体工作部署,结合区科委工作实际,有序推进2018年度各项工作开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心组织,成功举办2016上海崇明生态岛国际论坛
2018年9月4日-6日,“2018上海崇明生态岛国际论坛(第七届)”在崇明会议中心举行。论坛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质量建设崇明世界级生态岛”为主题,整体框架采取“1+2+1+5”论坛月的布局,即“1场开幕式及主题报告、2场分论坛(生态系统分论坛和都市现代农业分论坛)、1场乡村振兴区长咨询会、5场专题论坛活动”。其中,专题论坛活动有生态+文明、文化产业发展、健康产业发展、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绿色交通5个不同主题,聚焦崇明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产业发展。活动吸引了包括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粮农组织,以及来自美国、英国、法国、荷兰、意大利、以色列等国家及国内的著名专家共55名出席,其中4名专家为院士级别,外籍专家15位,外省市专家14位。
(二)科技引领,助推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
(1)引导市级“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助推崇明生态岛建设。围绕崇明湿地保育、智慧管理、鸟类保护三个方面,立足生态修复和人工智能管控技术研发与示范、构建生态岛建设指标大数据库以及鸟类保育与可再生能源协调发展关键技术等开展科技攻关研究工作,获市科委专项资金扶持合计1300万元。
(2)推进2018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实施。围绕博士农场、海上花岛等重点工作以及生态、种源和产业引导等需求,开展2018年度崇明区“可持续发展创新行动计划”项目立项工作。通过广泛发布项目招标指南,收集农业和医疗卫生领域项目191个,经专家综合评定,确立了72个农业项目,34个医疗卫生项目,13个专利成果产业化项目,安排区级财政资金1354万元。同时,修订了《崇明区科技项目管理实施办法》,加强对科技项目全过程绩效监管,建立“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项目管理系统”,从申报、审批、立项、验收等环节加强监管。
(3)深入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建工作。一是做好2018市区联动专项相关工作,推进市科委确定的“上海崇明生态农业科创中心博士农场平台”建设。二是开展国家级星创天地年度创新能力数据采集,指导三家“星创天地”围绕创新创业环境、创新创业投入、人才建设、创新创业绩效和自身创新潜力等方面开展能力评价工作;三是开展“汇创崇明”农业创新创业大赛,引导更广泛的社会资源支持崇明农业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生态农业创新创业环境。
(三)加强宣传和执法,推进知识产权保护
(1)开展知识产权专项宣传执法活动。联合区文化执法大队、区市场监督局以及有关乡镇开展了一系列宣传和执法工作,累计发放各类宣传用品2000余件,检查书店、手机店、品牌服装店、箱包卖场、超市等场所与专利相关的产品500余件。
(2)开展真品真牌承诺活动。在市知识产权局的统一安排和带领下,到华联超市崇明堡镇店、第一医药公司崇明堡镇店等单位开展知识产权专项执法检查,对120余件标注有专利标识的商品进行了抽查,指出了部分“不规范专利标识行为”,督促销售企业开展真品真牌承诺,维护崇明商品流通市场的专利秩序。
(3)推进专利试点示范工作。加强企业专利保护工作,动员和组织3家单位申报“上海市专利工作试点示范单位”,建立企业知识产权申请、保护、运用制度,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和专利申请,提高企业知识产权拥有量。
(四)强化行政管理,全力推进张江崇明园建设
一是结合张江崇明园的发展实际,组织开展张江专项资金的申报工作,完成了1个张江专项资金项目的计划任务书的签订和资金落实工作。二是加强统计工作,张江崇明园累计工商注册企业12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7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6家。
(五)深化科技服务,促进技术创新
(1)加强科技政策宣传和培训。举办4场科技政策解读培训,共有近250家企业300多人次参加培训,发放各类科技宣传资料5000多份。
(2)组织开展申报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开展培训辅导,今年以来本区共有101家企业申报了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与上年度同比,增长了38.89%,其中,有90家企业通过评审列入公示名单,比上年度增长42.82%,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同时,组织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认定工作,帮助3家企业认定了4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
(3)动员企业参加创新创业大赛。通过“科技园区服务微信群”,发布创新创业大赛信息,发动科技企业积极参与创业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共有175家企业报名参加大赛,比上年度增长18.24%,共有44家企业获得上海市科技创新资金支持,共获市科委资助440万元,根据区级相关政策,区级财政配套扶持440万元,共计扶持企业创新资金880万元。
(4)开展科技小巨人培育工程。一是指导和帮助2家企业完成了科技小巨人项目的实施,并通过了市级部门的考核验收,均被评定为优秀;二是动员和发动了13家企业开展新一轮的科技小巨人申报,其中,一家企业批准开展科技小巨人工程建设,2家企业批准开展科技小巨人培育,科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5)开展科技服务增强企业活力。一是开展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共计认定登记合同251项,成交金额70821万元;二是做好科技金融服务工作,审核推荐16家科技企业申请科技履约贷款,共计贷款金额9100万元;三是做好科技企业资质认定工作,共计完成378家科技企业的资质认定及网上信息填报。
(六)加强管理,强化信息化项目预审
按照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安全可靠、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展信息化项目预审,共计预审2018年度申报项目77个,申报金额98290.53万元,建议投入建设资金72385.91万元,比原计划投入节省(压缩)资金25904.62万元。对全区24家单位申报的2019年度59个新增信息化项目申报建设资金46228.78万元进行汇总、分析、分类,经预审,初步建议实施39个项目,建议预算资金控制在18493万元以内,接下来,将与发改委、财政局对接,2000万以外的项目,梳理轻重缓急,进行排序,根据财政资金到位情况,才给予立项和细化建设方案评审。对技术涉及面广、资金投入量大,后期运维复杂的雪亮工程项目,先后组织开展多轮专家评审,充分论证项目技术可行性、预算合理性,切实推进网络与信息系统集约化建设。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对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对新一轮信息化项目建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开展对历年所建信息化项目建设进行调查。
(七)注重实效,开展信息化项目绩效评估
加强对信息化项目的后续管理,选取“崇明区公安局交警大队人民路沿线交通管理工程一、二、三项目”、“崇明区教育局网络中心迁建”、“崇明区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平台项目”等5个项目开展绩效评估,通过分析其建设情况、资源利用率、功能达标程度、存在问题等情况,衡量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切实提高信息化项目财政性资金投资绩效。
(八)积极探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一是推进城乡智能管理平台建设。自区委、区政府领导提出城乡智能管理平台建设构想以来,先后前往22家相关单位深入了解相关信息系统的建设现状和需求,在深入调研对比本市浦东新区、徐汇区、静安区等其它区域城市智能管理中心规划设计和建设模式基础上,结合崇明实际,以建设世界级生态岛智慧大脑为标杆,研究拟定智管平台的总体目标、管理体系、软硬件建设等内容,并组织力量编制了两个版本《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城乡智能管理平台建设方案》,供区委、区政府领导比选决策。经区委、区政府三次会议专题研究,明确将按照“总体规划、开放平台、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原则,通过三年三个阶段(建设试运行、深化提高、辅助决策),整合集中区常态城乡管理和非常态应急管理资源,打造“数据一张网、运行一个平台、考评一个体系”的一体化城乡智能管理新格局,实现“一网通管”的工作目标。二是推进横沙生态智联大脑工作。在市经信委的指导下,制定横沙生态智脑的建设方案,制作横沙生态智联大脑宣传片,并在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展示横沙生态智脑的建设成果。
(九)精心谋划,研究推进崇明花博会信息化建设
一是开展花博会信息基础设施规划编制工作。排摸花博会10平方公里规划区域以及120平方公里协同区域的基站、机房、通讯管道等信息基础设施,预测花博会通讯业务需求,提出花博园区信息基础设施需求,并纳入花博园区专项规划。二是围绕花博会筹备、生态岛建设、智慧崇明等发展要素,以生态办博、创新办博、勤俭办博为基本建设思路,召集通讯运营商、第三方研究机构商讨如何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到花博会,让崇明花博会具备更多高科技应用场景给不同人群带来参观体验。
(十)信息助政,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1)开展服务保障工作。一是积极推进信息化项目运维管理工作,包括政务外网运维及设备维保服务、政务外网与政府网站群安全服务、政务云租赁服务等。同时,做好区政务网网络改造,确保“一网通办”网络平台畅通。二是针对政务云平台应急灾备缺失这一情况,启动政务云灾备平台租赁项目,完成项目前期调研、方案制定、招投标文件编制和政府采购网申报等工作。
(2)全面贯彻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一是与区经委联合开展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培训和检查工作,全区有108家规模以上企业进行了网上注册填报;二是在政务云和政务网核心网络服务器端安装杀毒软件,针对云平台之上的政务应用系统开展安全扫描工作,并督促各部门进行漏洞修补和安全加固。
(3)助推政务信息化应用水平提升。今年,共有7个委局8个业务应用系统相继部署在区政务云平台,分别为区委大调研平台系统、区委督察系统、财政局固定资产信息系统等,截至目前,整个云平台两个区域共有12个部门17个应用系统,经过安全风险扫描,各系统运行平稳。同时,积极开展政务云资源扩容工作,以满足未来政务应用系统在政务云上部署的资源要求。
(十一)统筹协调,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强与各大通信营运商沟通协调,着力推进区政府重点工作,全面完成重点区域WIFI覆盖工作;二是推进4G网络优化工作。以移动用户感知测评为抓手,梳理网络感知度较差的场所,督促运营商给予整改;三是协调电信推进千兆光纤覆盖工作,完成25万户光纤覆盖;四是开展信息管线集约化建设工作。推进陈家镇地区8条新建道路信息管线集约化建设。
(十二)虚实结合,推进崇明防震减灾工作
一是采用图片展览、现场咨询、举办讲座、电视宣传片等形式,在社区和学校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二是会同区红十字会、崇明消防支队、鸿华度假村组织举办了2018年崇明区地震应急综合演练。提高公民自救互救应急能力。
此外,我们还根据本部门工作职能,做好社会保障卡服务保障工作、协调完成2018年国际女子自行车赛、区政府农业招商会、2018年青年全球治理创新大赛等网络通讯保障工作。完成区党政机关正版软件网站开发、搭建,开展正版软件工作培训,督查全区党政机关使用正版软件,进一步巩党政机关软件正化工作。
二、2019年工作计划
2019年,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围绕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2019年,市政府要求完成培育二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目标任务。市科委准备出台鼓励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并将高新技术企业增长率列入市对区的考核项目。因此,我们将通过宣传培育、上门服务等多种形式,全力推进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工作。
(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一是推进城乡智能管理平台建设。根据区委、区政府有关城乡智能管理平台推进工作要求,积极协同配合跟进智管中心办公场地改造单位的布局和强弱电改造等土建装修工作。同时,进一步完善细化智管平台建设和实施方案,组织开展项目方案专家评估论证工作,启动项目立项、招标等流程,推进项目详细设计、模块开发、系统联调,打造信息汇聚、监控预警、监督指挥、联勤联动、共享应用5大平台基础,实现生态监测、基层党建、社会综治、应急管理、防汛防台、交通管理、水系管理、客流管理、经济管理、市容管理、房地管理、安全生产等12大专题智能管理,提升崇明区城乡运行综合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和法制化水平。二是推进横沙生态智联大脑工作。进一步深化、完善生态知识图谱,研究生态规则引擎,并与区城乡智能管理平台对接。
(三)推进智慧花博建设
一是加强花博园区建设方、设计方工作对接,推进花博园区信息基础设施规划落地。二是围绕崇明花博会的服务咨询、网上票务、电子商务、实景展示等功能,研究推动“互联网+”与传统会展工作的融合,启动崇明花博会管理平台项目课题研究,推进线上线下一体互动的“网上花博会”建设,搭建参展商、采购商、专业观众以及广大参会游客与崇明花博会的互动平台,打造集导引、服务、推广、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国际性的网络平台。
(四)深化科技支撑引领
一是聚焦“生态保育+生态经济”融合示范、“绿色农业+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等,积极争取市级科技专项的支持;二是推进实施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在高效生态农业、社会事业、生态环境、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开展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三是加强与区农委等部门沟通衔接,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密切跟踪市区联动项目,推进“星创天地”建设。
(五)不断完善张江崇明园建设
实施“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积极发展海工装备业配套产业,构建包括实体制造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在内的创新战略联盟,推动长兴海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云服务等信息产业为切入口,推进智慧岛数据产业园区发展;以张江专项资金为重点,大力扶持园区内企业创新发展。
(六)深化科技创新服务
一是组织开展科技创新服务政策解读活动,对各乡镇园区有发展潜力的科技企业进行科技会诊活动;二是组织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资)金项目、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推荐申报工作;三是做好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科技履约贷款审核推荐和科技企业资质认定等工作。
(七)规范信息化项目管理
一是按照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安全可靠、注重实效的原则,抓好2019年全区各级财政投资信息化项目的预审工作,严审项目建设必要性,严把项目技术关与资金关,努力推进信息资源整合,杜绝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二是开展信息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重点关注社会民生、生态发展、医疗教育、电子政务等领域的信息化项目建设,加强项目建设的跟踪与服务工作,确保信息系统投入运行后稳定、高效。三是开展信息化项目绩效评估,扩大信息化项目绩效评估样本覆盖面,提升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促进信息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
此外,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活动,强化防震减灾意识,提高防震减灾能力。进一步完善我区党政机关使用正版软件的长效机制。开展移动通讯用户感知测评工作,关注重点区域WIFI覆盖服务项目终端用户体验,进一步优化网络服务策略。推进信息基础集约化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