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SY0024784891202500076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知识产权-教育
公开主体:
上海市崇明区教育局
发文字号:
沪崇教德〔2025〕10号
成文日期:
2025-06-26
发布日期:
2025-07-09
生效日期:
失效日期:
各中小学、职业学校,教育学院:
现将《崇明区教育局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崇明区教育局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
上海市崇明区教育局
2025年6月26日
附件:
崇明区教育局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立足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战略定位,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具有区域鲜明生态教育特色的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队伍,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完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配备与管理
1.完善配备制度。各校要完善编制保障,核定或调整学校编制时应充分考虑思政课教师配备情况,严格按要求配齐思政课教师。建立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思政课教师配备制度,小学1-3年级可由经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小学党组织书记、校长、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班主任或相关课程教师兼任思政课教师,小学4-5年级应全部配备专职思政课教师,并确保小学专职思政课教师比例达70%以上。初中和高中应配齐专职思政课教师。
2.健全准入制度。严把选聘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让有理想的人讲理想,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师德高尚的人讲思政课。大力吸引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法律等相关专业优秀毕业生到崇明中小学任教思政课。新配备的专职思政课教师须取得思政课教师资格证,从源头保障思政课教师队伍质量。
3.实行特聘制度。中小学可依托小学少先队讲堂、初中团校和高中党校等育人阵地,聘请区域党政干部、党校(行政学院)教师、社科理论界专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负责同志以及各行业先进模范、英雄人物等定期到中小学讲课或作报告,丰富思政课教师队伍。
4.建立退出制度。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应模范遵守《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有关规定。对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损害党中央权威、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按相关要求从严处理,不得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对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除按相关规定处理外,须及时调离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岗位。对于不能胜任思政课教学、未按要求完成培训学时的,应将其退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岗位。
二、提升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素质与能力
5.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组织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师德师风、形势与政策的学习教育,推动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建引领,注重培养和选拔优秀党员教师担任思政课教师,优先发展中小学思政课骨干教师入党,逐步提升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党员比例,发挥党员思政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
6.加强专业能力培训。落实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业标准,加强中小学思政课统编教材教法培训,引导教师准确把握不同学段思政课课程目标,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建立健全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轮训和专题培训制度,重点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教师参训时间纳入其在职(岗)培训学时记录。实施中小学思政课在职骨干教师提升计划,支持优秀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在职攻读思政教育相关硕士学位,提升思政教师的专业素养。
7.加强思政课教师实践教育。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师实践教育和校外实践锻炼制度,要将思政教师实践教育纳入年度工作计划,确保每位思政课教师每年参加实践教育活动不少于2次,引导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深刻把握世情、党情、国情和教情,厚植家国情怀、传道情怀和仁爱情怀。实施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支持计划,区级层面每年组织中小学思政课骨干教师赴红色革命圣地等开展实践考察或外出学习研修,拓宽思政课教师视野。
8.加强教研队伍建设。持续优化思政课教研员配置,注重从优秀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中遴选思政课教研员,确保每学段至少配备1名思政课专职教研员。健全中小学思政课教研员示范授课、巡回评课、送培送教等制度。积极选派中小学思政课教研员参加培训,支持中小学思政课教研员与思政课教师建立教研共同体,开展高质量的教学研究和专项课题研究,提升思政课教学研究水平。
9.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小学校”结对工程,大中小学联合开发符合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特点的专门培训项目,积极引导高校思政课教师到中小学校开展教学实践,定期开展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研究,促进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学的衔接与融合。
三、创新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评价激励机制
10.改革评价机制。制定符合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岗位特点的评价标准,探索实施反映学科特色的评价指标和评价办法,把开展时政教育、组织社会实践计入思政课教师工作量。完善区域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职称评聘办法,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向一线思政课教师倾斜,激励中小学教师专注思政课教学。
11.强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组织开展区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学比赛和中小学思政课优秀教学设计比赛,形成常态化以赛促教、以赛促研的培养模式。深入推进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和思政教育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做好思政课教师队伍“传帮带”。结合新课标、新教材使用情况,加强思政课教学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等研究,推动思政课“主动•有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12.健全激励表彰机制。在各级评优评先中给予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适当倾斜,有条件的可单列指标,加强对中小学优秀思政课教师的宣传。统筹做好绩效工资和考核奖总量的分配,规范发放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项津贴,调动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工作积极性,提升思政课教师职业认同感。
四、确保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建设取得实效
13.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对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全面领导,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要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定期开展谈心活动,关心教师思想动态和工作生活情况,切实落实主体责任。
14.加强经费保障。把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所需经费纳入年度预算,重点支持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学术交流、专业发展、宣传表彰、实践研修、思政工作坊建设等,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坚实的资金支持。
15.加强督导评估。把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作为对学校教育督导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纳入中小学领导班子及干部考核指标体系之中,确保相关工作落实到位。
16.加强统筹协同。联动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实践锻炼提供机会,引导区域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科技馆等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实践教育提供便利。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良好局面。
为了便于其他人查询和了解政策,请为本文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