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SY0024784891202300042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知识产权-教育
公开主体:
上海市崇明区教育局
发文字号:
沪崇教德〔2023〕5号
成文日期:
2023-02-13
发布日期:
2023-02-15
生效日期:
失效日期:
各中小学、职校、教育学院:
现将《2023年崇明区学校德育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工作计划,落实任务举措,不断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附件:2023年崇明区学校德育工作要点
上海市崇明区教育局
2023年2月13日
附件
2023年崇明区学校德育工作要点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国家、上海相关文件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思政课改革、学生心理健康、劳动综合育人、德育队伍建设等关键领域,充分发挥课程、活动、文化、实践、管理、协同育人功效,持续深化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不断推进崇明区学校德育工作高质量发展,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立足学科德育,夯实课程育人本质
1.深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常态化开展集体研讨集体备课,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题开展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思政课优秀案例征集与评选。面向青少年开展主题宣讲活动,聚焦“回眸历史-感悟当下-展望未来”,组织“奋斗新征程,强国必有我”“平语近人,典亮时代”“学习二十大,畅谈家乡美”等系列主题活动。中小学全覆盖高效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导读、导学、主题活动优秀课例征集活动。
2.创新“大思政课”建设。加强与华师大合作,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整体试验区项目。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落实思政课专职教师配置要求,完善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进校园讲思政课常态化机制。以“‘大思政课’教学研究工作坊”为核心,以实验校、实践基地为依托,深化中小学思政一体化教研工作机制,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方式,形成案例教学、主题辩论、头脑风暴、小组研学等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和一批精品课程、优秀案例。建设用好“红绿蓝”(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绿色乡村振兴基地、蓝色长兴海洋装备基地)三主题10个“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拓展思政课教学内容,开发现场教学课程,持续打造“行走的‘崇’课堂”研学实践精品课程。
3.推进德育一体化建设。结合区域特色和资源优势,构建以“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养成”为重点,各学段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中小学德育目标与内容体系。以深化上海市艺术学科德育协同研究中心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优化区域学科德育机制建设,加速形成覆盖各学段、各学科的学科德育精品课程群,充实学科德育资源库,打造一批学科德育领航学校、领航团队、领航课程。
二、丰富主题活动,凸显活动育人功能
4.深化“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常态化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广泛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持续推进“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新时代好少年读懂中国”、“学雷锋学模范”、“开学第一课”等主题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学生。
5.深化行为规范教育。推进《中小学生守则》《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进一步细化各学段学生行为规范教育要求,加强中小学生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行为习惯的日常养成教育,注重潜移默化影响,提升师生文明素养,助推文明校园建设。搭建学校行规教育特色示范经验的交流分享平台,推广辐射学校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引领学校行规教育深入开展,整体提升区域学校行为规范教育水平。组织开展新一轮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和崇明区行为规范示范校特色品牌交流展示会。
三、强化价值引领,坚持文化育人导向
6.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三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培育打造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品牌项目,有机融入校园文化活动。组织中小学生学习《向着阳光奔跑——崇明区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读本》,引导中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合区文明办等部门组织开展2023年度崇明区中小学生(中职生)“十佳百优”新时代好少年命名表彰和学习宣传活动,树立小典型,弘扬正能量。
7.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活动,持续开展崇明本土特色的“乡土文化进校园”活动,并有机融入课内外教育教学。发挥4所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和8所上海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习暨“非遗”进校园优秀传习基地辐射引领作用,优化崇明区“非遗进校园”传习项目课程,开展“崇明区非遗进校园传习体验活动”,丰富“5+2”课后服务内容。
四、加强内涵建设,深化实践综合育人
8.打造“三公里”校外活动圈。充分发挥学生社区实践指导站的作用,用好区域各级各类校外教育资源,深化开放协同、共建共享的长效育人机制,切实落实“双减”政策。加强青少年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内涵建设及管理,开展崇明区青少年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创建、评估与复评,梳理可提供服务的活动和课程菜单,完善校外实践基地资源图谱,持续推进高中生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工作,扎实推进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规范社会实践活动常态化记录。
9.强化新时代劳动教育。继续深化“劳动教育综合育人项目”。规范劳动教育课程设置,确保落实“每周不少于1课时”的劳动教育课,研制分场域、分主题的校内和家庭劳动任务清单。制定崇明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学校考核指标体系和学生劳动素养评价办法,指导学校优化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完善过程性评价,试点构建崇明区中小学生校内劳动、校外劳动、家庭劳动过程性记录评价系统。遴选挂牌一批有资质、有课程、有师资的学生劳动实践基地,逐步打造崇明“3岛5营N点”的学生劳动实践基地集群。完成长兴潘石村、三星玉海棠主题劳动系列课程建设,举办长兴潘石村劳动课程展示暨崇明区“第三届劳动教育宣传周”活动。
五、健全机制保障,提升协同育人品质
10.优化心理服务体系。配齐配强专职心理教师,加强兼职心理教师、班主任等骨干团队建设,提升全体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推进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达标校的创建和复验。开展崇明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组织中小学(中职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研讨与展示,建设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精品课程,培育一批心理健康教育品牌活动项目,加强区域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库建设。做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常态化优质资源推送机制,提升区域24小时心理服务热线服务品质。完善危机干预及预警机制,强化分级网络防控作用,深入推进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干预中学生抑郁情绪的实践研究,不断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医教协同机制和典型案例督导。以7所生涯教育试点校特色项目培育为抓手深入推进区域中小学生涯教育。
11.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组织开展《家庭教育促进法》《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建设标准》的学习宣传活动,明确家长主体责任,加强家校共育,提升家长“依法带娃、科学带娃”的意识和能力。推进中小幼家长学校全覆盖标准化建设,结合《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修订)》强化分学段家庭教育指导,逐步形成并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校本课程,持续提质增效。建立家庭教育指导网络资源库,继续开展青春期家庭教育指导课程配送计划,推进“家庭教育校园行百场宣讲”“千名教师访万家”等项目。开展新一轮崇明区家庭教育示范校创建评估工作和市级家庭教育示范校创建推荐工作,发挥示范校辐射引领作用。开展第二十五届家庭教育宣传周活动,指导家长和学生用好上海学校心理、上海家长学校、幸福加油站、瀛洲父母等优质资源的学习与推送。
12.推进全员导师制。组织开展崇明区全员导师制高端培训班,持续强化导师分层分类培训,提升导师在学生心理疏导和家校沟通、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的实践能力和艺术水平,推行《崇明区中小学导师制工作评价指标(试行稿)》,出台工作任务清单,督促指导导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结合“双减”和“五项管理”等政策落实,融合专项督导、责任区督导、专项调研等多种方式开展综合督查指导。分学段召开工作例会,总结梳理各校成功做法和经验,征集典型案例进行评审汇编,适时召开崇明区全员导师制工作推进会。开展“两类学校”专职班主任试点工作调研与指导,形成工作案例,切实推动个性化教育与个别化辅导。
六、聚焦育德素养,发挥管理育人价值
13.加强组织领导。学校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把握正确方向,推动解决重要问题。校长要亲自抓德育工作,规划、部署、推动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充分发挥中小学德育工作相关文件的导引作用,持续优化《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一校一案”,开展优秀方案交流总结。加强对区域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工作的督查指导,组织开展学校德育工作三年考核以及德育、劳育两项单项考核。
14.强化队伍保障。搭建多元展示平台,持续推进学校德育管理者、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家庭教育指导者、思政课教师、校外教育教师的专题培训和成长激励,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加强区德育研究工作室、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坊建设,提升研究能力,形成辐射经验。以“抬高底部、做强顶端、带动中间”为原则,进一步推进班主任队伍的分层培养和培训,定期开展班主任骨干队伍培训和班主任暑期培训,组织崇明区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市级)指导训练营,组织市、区“优秀班主任”建班育人特色巡回演讲,做好第五届“十佳”德育工作者评选表彰和典型宣传,组织承办上海市寻访最美班主任·崇明专场活动。
15.深化班集体特色创建。持续推进中小学星级班集体(文明班级)创建工作,深入推进区域班集体特色创建,广泛搭建班集体特色创建经验分享平台,培育一批在区域内创建成效显著的班集体特色。组织开展市先进班级、区星级班集体的申报与评估验收,命名表彰100个崇明区中小学星级班集体(文明班级)和100名区优秀班主任,以交流会、案例推送、育人故事演讲等多样形式推广辐射他们的成功做法和特色经验。
七、强化科研引领,打造学校德育特色
16.推进学校德育工作调研指导。采取规范化综合调研与专题调研相结合的策略,以专题调研指导为主,加强由德育行政、德育业务部门共同组成的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综合调研,夯实学校德育常规工作,加强德育特色项目建设和校本德育课程开发指导,引领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17.夯实德育课题研究。要切实发挥德育科研的深化引领作用,提升区域德育工作整体品质。各中小学要加强学校德育“德尚”课题研究,教育学院德育室要加强专业引导,继续做好市、区两级立项课题的指导与管理。组建项目团队,做好学生道德素养和劳动素养评价研究,发挥评价的导向与助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