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崇明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管理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信息来源:平台发布

发布时间:2021-06-11 00:00

  • 索引号:

    SY0024784891202100067

  •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教育

  • 公开主体:

    上海市崇明区教育局

  • 发文字号:

    沪崇教基〔2021〕28号

  • 成文日期:

    2021-06-03

  • 发布日期:

    2021-06-11

各中小学、区教育学院、区教育考试中心:

现将《崇明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管理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附件:崇明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管理的实施方案

 上海市崇明区教育局

2021年6月3日

附件 

崇明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管理的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13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加强本市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相关措施的通知》(沪教委规〔2019〕9号)《崇明区中小学生“五项管理”工作方案》,进一步规范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决扭转一些学校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突出问题,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作业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及其他相关课程指导意见布置给学生利用非教学时间完成的学习任务。作业管理是学校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全面育人、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师资建设、做好新时期家校共育工作的有效抓手。加强作业管理要坚持育人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科学合理确定作业的内容、难度和数量,加强系统设计;坚持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与能力等特点,不断提升学校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坚持统筹协调,合理控制各学科基础性和弹性作业总量,有序安排实践性作业、跨学科作业,不断完善区域、学校作业管理机制;坚持综合管理、标本兼治,引导学校、家长和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和人才培养观,共同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

二、总体目标

一是注重作业设计的多样性、实践性。学校要根据学段特征、学科特点以及学生实际,合理设计书写表达类、实践探究类、艺术鉴赏类等不同类型的作业;鼓励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荣誉作业,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切实避免机械训练,严禁布置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二是强调作业布置的合理性、适切性。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价值取向,提高作业的布置效益,促成“主动学”目标的深度达成;深入践行作业的校本化设计与实施,促进教师转变理念,增强教师改进作业的专业自觉,实现作业行为的逐步转型。

三是加强作业批改的即时性、针对性。教师要对布置的学生作业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强化作业批改与反馈的育人功能。作业批改要正确规范、评语恰当,通过作业精准分析学情,采取集体讲评、个别讲解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及时反馈,特别要强化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帮扶;有条件的鼓励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作业分析诊断。

三、主要任务

(一)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一是规范作业来源。各中小学校应围绕作业选用与设计等主题开展校本研修,不断加强校本化作业的资源库建设;教师不得使用未经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审查的学习类软件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建议或组织学生购买未经国家审查通过的教学资料作为作业。

二是科学设计作业。作业设计是备课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要提高自主设计作业能力,针对学生不同情况,精准设计作业,根据实际学情,精选作业内容,合理确定作业数量,作业难度不得超过国家课程标准要求;围绕作业的目标、内容、难度、类型、数量等关键要素,通过选编、改编、创编等方式,科学设计符合新时代育人要求、体现学校特点、适合学生实际的作业,凸显德育实效,促进思维发展,提升体质健康,强化美育熏陶,培养劳动习惯。

三是合理布置作业。教师要提前试做布置给学生的作业,布置作业时要向学生明确作业要求与评价方式;原则上小学1-2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3-5年级每天书面作业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时间不超过90分钟,高中要控制作业总量;教研组、备课组等要及时指导教师报备学科作业;学校探索利用信息化等技术,以年级组等为单位,统筹各学科日常与假期基础性作业和弹性作业总量,合理安排实践性作业、跨学科作业,确保作业总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四是有效评改反馈。教师应按时回收、认真检查批改、全面分析、及时反馈作业,不断提升集体讲评的有效性和个别面批的针对性,强化作业评改、反馈的育人功能;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杜绝要求家长代为评改作业,不得使学生作业演变为家长作业;不使用侮辱、嘲讽言词或符号批改、反馈作业。

(二)优化作业管理

一是明确部门职责。学校是作业管理的基本单位,各校要制定作业管理制度的“一校一策”,建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机制,加强对作业来源、设计、布置、批改、分析、反馈、辅导等全过程管理,加强作业与备课、上课、辅导、评价等教学环节的系统设计。

二是加强作业指导。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和课后服务时间加强学生作业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指导小学生基本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初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

三是引导正确观念。通过家校合作,引导家长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营造良好的家庭育人氛围,合理安排孩子课余生活,与学校形成协同育人合力;督促孩子回家后主动完成作业,引导孩子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激励孩子坚持进行感兴趣的体育锻炼和社会实践;不额外布置其他家庭作业,增加孩子学习负担。

(三)加强作业专业指导

一是研制指导意见。出台全区中小学作业管理相关业务指导意见,明确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方法与重点,指导各中小学校不断提升教师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分析、反馈、辅导能力。

二是纳入研训范围。科研、教研、师训部门要将作业设计与实施纳入统筹研究范畴,指导教师以单元作业设计等为抓手,不断提升作业设计与命题能力,有效掌握各类作业的实施方法,将作业设计、实施与命题能力作为评价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是共建优质资源。各中小学校应采用多种方法加强优质作业资源的研发、评选与选用,滚动生成学校的作业资源库;信息技术部门指导教师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作业实效,做好区域层面共建共享电子作业资源的技术支持和保障,定期开展电子作业使用情况的调研。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专项工作小组,要把作业管理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对标上级部门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将工作落实落细,形成各校作业管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经验与做法。

(二)健全管理机制。各校要切实履行作业管理主体责任,加强作业全过程管理,每学期初要对学生作业进行规划,强化年级组、学科组、备课组作业统筹协调机制,合理确定各学科作业比例结构,建立作业总量审核监管和质量定期评价制度。

(三)纳入督导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将作业管理纳入区域义务教育和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之中;督导部门将作业管理作为规范办学行为督导检查和责任督学日常监管的重要内容;学校要把作业设计、批改和反馈情况纳入对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实绩的考核评价范畴,切实落实各项工作要求,确保全区中小学校作业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Scan me!
公众评价

0位公众参与评价,0位公众认为信息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