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主题分类:
其他-
公开主体:
上海市崇明区教育局
发文字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20-12-18
生效日期:
失效日期:
按照国务院《教育督导条例》《上海市教育督导条例》规定,根据2020年下半年崇明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下称“我室”)工作部署,区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研究室于2020年11月12日对上海市东滩思南路幼儿园进行了课堂教学调研,观摩了10个班级的半日活动组织情况,查阅了三个学年度的教育教学案头资料,实地查看了各班环境,开展师生发展情况的信息采集,并形成调研报告。11月19日,我室组成综合督导组赴东滩思南路幼儿园进行综合督导评估。督导组通过听取园长自评汇报、查阅文本资料、察看园容园貌、访谈家长与社区代表、座谈幼儿园干部教师、分析问卷数据等途径,重点围绕园务工作、保教工作、队伍建设、园所条件、卫生保健、科研与特色等六个方面工作进行督导评估。
综合分析多方面信息,督导组认为:
东滩思南路幼儿园于2017年9月开办,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园,占地面积13866平方米,建筑面积8461.35平方米。园所场地宽敞舒适,环境设计独特、优美,设施设备先进,户外运动、沙水种植场地充足,专用活动室满足活动需要。目前有10个教学班,246名幼儿,46名保教人员符合规定资质要求。幼儿园采用名园+新园的办园模式,引进上海市学前教育研究所和黄浦区思南路幼儿园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思优”办园经验,确立“崇幼·乐优”的办园理念,通过优化园务管理、加强保教队伍建设、规范园本课程实施,努力培育“乐学、愿说、能合作;乐思、愿适、能动手”的健康儿童,培养一支具有团结互助、乐学共进、为幼儿而“思优”的教师团队,办园三年来,幼儿园获得了全国足球特色学校、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上海市花园单位、区文明单位、区绿色学校、区“生态﹒乡土”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办园质量稳步上升,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
一、主要办园进展与经验
(一)严格依法办园,注重顶层设计,保障幼儿园有序发展
1.目标管理,规划引领。幼儿园能注重顶层设计,结合“名园+新园”的高起点发展要求,立足园所实际,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幼儿园三年发展规划。明确了基于“思优”理念把幼儿园办成“上海市一级园”和“初具学前教育生态特征的现代化幼儿园”的办园目标和幼儿、教师发展目标。办园理念清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全体教职工的认同度高。发展目标能层层分解至年度工作和各类计划中,并分步落实。定期开展规划实施的可行性评价,征集教工建议,对规划进行调整和完善,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和目标的顺利达成。
2.过程管理,规范有序。幼儿园牢固树立依法办园思想,组织架构合理,运行畅通。在名园+新园的模式下,园领导努力将不断思考优质、不断追求优质的“思优”理念引入管理工作,采用扁平式加条线式相结合,形成横向联动,上下协作的管理机制。采用“一组两建三规范”的管理策略,做到职责明确,标准清晰,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运行。
3.民主管理,凝心聚力。幼儿园通过教代会制定和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做到园务公开。发挥支部、工会的监督作用,及时回应和解决教师提案,增强教职工主人翁意识。通过创新“项目单绩效考核”“教师积分制奖励”等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参与管理的积极性。通过复盘式园务会议、学期计划书等,激励年轻的管理团队大胆实践、快速成长。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工会活动、团建活动等丰富教职工的文化生活。幼儿园领导班子团结、干群关系融洽、教职工团队积极向上,凝心聚力推进幼儿园有序发展。幼儿园获“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
从教师问卷数据看,教职工对幼儿园发展规划的引领作用、办园思路和改革举措、园长的管理能力,园领导班子的作风、教代会和工会在园内作用的发挥等满意度“好”的均达100%。
(二)立足园所实际,聚力队伍建设,夯实幼儿园发展根基
1.在师德建设中塑造规范。制定“幼儿园师德师风建设三年发展规划”,根据新入职教师多的特点,通过征集《东滩思南路幼儿园教师行为指引》、签订教师《师德承诺书》等,进一步明确“思优”教师的职业规范和工作要求。通过开展“夸夸我身边的好同事”“我眼中的四有好教师”“讲出思幼故事,实践思优方式”等师德系列活动,明晰“思优”理念,不断提升教师的师德素养,树立良好师德形象。在家长座谈和本次督导问卷中,家长在“班主任、生活教师工作的满意程度”和“幼儿园服务态度的总体评价”方面表示“满意”和“比较满意”的达98%以上。
2.在园本研修中提升教育实践力。幼儿园注重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划引领、制度建设和过程监控。制定《十三五师资队伍发展规划》和《十三五园本研修规划》,引导教师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将园所发展与个人成长链接。建立园本研修和保教人员培训、激励制度,依托上海市学研所、黄浦区思南路幼儿园和崇明区实验幼儿园结对单位的优势资源,根据教师专业发展实际,建立实践体验、青年教师团队、自主研修等研修团队,围绕教学实践中的难点与困惑,以项目认领的方式开展多形式研修活动,强化理论与实践的链接,强化保教行为的规范化执行,努力提升保教实践能力。在本次督导问卷中,100%的教师对“学校为教师提供学习、进修等,满足学习需求”方面表示“好”;97%以上的家长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表示“好”和“较好”。
3.在复盘反思中激发专业自觉。幼儿园重视教师对保教实践的反思,通过“每日复盘反思行动计划”,引导教师从保教工作的计划、一日活动设计与组织、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家园合作等六个维度进行分析与反思,确保实践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提供多元平台参加黄浦区思南路幼儿园的浸润培训、实岗培训、专题培训等,不断激发教师的专业自觉,推动教师的主动发展。有2位教师在区个别化学习活动设计比赛中分别获一、二等奖。1位教师分别获区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本功大赛综合奖和现场课堂教学单项奖三等奖。
(三)规范实施课程,加强保教融合,助力幼儿安全健康成长
1.园本化实施课程方案。为更好地传承“思优”课程理念,幼儿园从思幼课程的模仿参照,到园本化的实践创生,形成了符合本园实际和适合本园教师实施的课程方案。课程方案结构完整,要素齐全,内容安排合理,基础性课程和特色课程的融合有落实。课程设置均衡,各类保教计划齐全、规范。四类活动实施有序,质量基本保证,集体教学活动优于个别化学习活动。园领导重视教研组建设,研训活动有计划、有制度,有专题,注重教研过程,依托园本研修和名园名师的实地指导,逐步解决保教实践的问题困惑,不断规范活动组织,推进课程的优化实施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一日活动作息安排合理,组织安排规范有序,能满足不同年龄段和幼儿不同活动类型的需求。保教人员分工明确,能体现保教融合,幼儿情绪愉快,文明有礼貌,能自觉遵守活动中的各项规则,具有较好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能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同伴间有一定的交往互动和合作。幼儿园能注重日常保教质量的监测和评价,过程性指导记录和阶段性质量分析详实,能体现园本课程优化实施的轨迹。
2.规范化开展保健保育。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较健全,园领导能定期指导卫生保健工作的开展。保健工作有计划、有总结,资料基本齐全,对保教人员及幼儿定期开展各类健康和安全教育。能较好落实幼儿及工作人员健康检查和晨检、全日观察制度,全园儿童入园体检、定期体检率、教职工体检率均达标。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消毒操作规范,环境物品采样合格。能落实安全检查制度和各类安全预案,近三年无责任事故发生。开展体弱儿、肥胖儿、过敏儿等特殊儿童管理和五官保健工作,建立管理个案,矫治率符合规定要求。严格执行每日食品验收制度,师生伙食分开管理,合理编制幼儿食谱,定期开展营养分析,幼儿膳费盈亏控制在2%以内。重视营保人员队伍建设,通过开展“三大员规范操作”和“创意营养餐点开发”的实践研究和各类培训、技能竞赛活动,提高卫生保健教师、营养员、保育员的岗位素养和专业技能,不断提升幼儿园保育质量。保育员团队获“区幼儿园保育工作先进集体”,幼儿园连续两年获“平安校园”考核优秀。
本次教育督导的座谈和问卷中,100%的教师对“幼儿园课程一日活动安排的合理性”“与营养员、保育员、保健员的沟通与配合”“幼儿各方面的发展”等方面均表示“好”;100%的家长对“幼儿园防病安全工作”表示“满意”和“比较满意”;98%以上的家长对“孩子的综合素质发展状况”和“幼儿园总体教学质量”表示“满意”和“比较满意”。
(四)精心设计环境,密切家园联系,突显满足儿童发展和教育生态的价值取向
1.精心设计育人环境。幼儿园充分发挥环境隐性课程的作用,宽敞的户外活动场地,充满童趣和思幼元素的攀爬区、具有挑战性的滑梯和沙水区、大草坪、二楼平台等让孩子们自由玩耍、乐享幸福童年。雨水收集循环小景、四季花园、绿植迷宫、生态水循环养殖系统、果树林、班级小庭院让孩子们走进自然、亲近自然,充分满足了孩子们好奇心和探究欲,推进了“幼儿生活微社区”活动的有效实施。采用绿色生态技术,新风系统全覆盖,班班有净化空气的绿植模块,标准化的设施设备和专用活动室,保证了孩子们学习生活环境的安全健康,体现了“思优”理念下儿童的、教育的、生态的育人环境。家长问卷中,家长对幼儿园环境设施的满意度达100%。幼儿园获上海市“花园单位”“崇明区中小幼‘生态·乡土’课程实验学校”。
2.用心服务家园社区。幼儿园重视家教社区工作,不断完善家长工作制度,丰富服务内容,满足家长的各种需求。通过“体验式家长会”“家长进课堂”“育儿论坛”以及微信、QQ等多种形式与渠道,进行家教指导,提升家长科学育儿观念、课程理念,以达共育目的;利用周边东滩实验学校、生态研究所、瀛东村、阳光之家及家长等资源,结合课程实施,推进幼儿发展;发挥专业优势,开展0-3岁早教指导工作,建立“03宝宝成长档案”,确保一年六次有质量的早教指导服务,幼儿园成功创建合格早教指导站。在幼儿园、家庭、社区有效的互动中,幼儿园开门办园的良好氛围初步形成,赢得较高的家长满意度和社会声誉。在座谈中,家长和社区代表对幼儿园的家长工作、服务社区等方面表示高度认可;问卷中,家长对“幼儿园定期召开家长会或建立与家长联系制度”方面表示“好”或“较好”的达96%以上。
(五)基于“思优”课程理念,打造“幼儿生活微社区”活动链模式
幼儿园融入“思优”课程理念,崇尚幼儿的天性,支持幼儿的需要,发展幼儿的潜能,根植幼儿的快乐。遵循“思优”而“优”的规律,尊于“乐”而“为”的个性成长。综合园所实际,基于生态特征鲜明的幼儿园建筑,幼儿活动区域特征,着力打造“幼儿生活微社区”活动链模式。创设了以小班的“邻里”、中班的“服务”、大班的“公共”为主题的“幼儿生活微社区”系列特色活动,并以课题《幼儿园绿色建筑与幼儿体验学习的生态融合研究》为抓手,整体推进“院—场—域”三维一体的适宜幼儿个体学习、合作学习的活动链模式构建,有效促进幼儿在自然生态建筑中进阶学习的主动性和良好行为的养成。
二、问题与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保教队伍建设机制,加快提升保教队伍专业化水平
幼儿园35岁以下教师占93.5%,初级职称教师占90.4%,年龄结构、职称结构需进一步优化。从教学调研报告中来看,教师实施保育教育的质量还不均衡,教师完整驾驭课程的经验和专业实践能力以及观察分析幼儿行为与实践改进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幼儿园骨干教师比例不足,还没有形成引领实施保教实践优质化的合理梯队和骨干团队。
建议:
1.要进一步做好教师个人发展规划的引领和指导。园领导要结合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实际、发展潜力,结合幼儿园发展愿景,精心指导教师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可检测性的个性化发展规划,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
2.要进一步加大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尽快适应事业发展和专业发展的需求。幼儿园要根据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的特点和成长规律,充分利用名园的优质资源,为教师搭建多样化的专业合作与学习的平台。积极探寻园本研究的有效途径,尤其要关注教师保教实践中的共性问题和关键问题,在实践反思与持续改进中加快提升全员保教实践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3.要进一步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分类培养及推进上有整体性的构思。加大对骨干教师培养的顶层设计与个性化培养,应注重在教育实践与行动中提升骨干教师的专业自觉,尤其在与上海市学前教育研究所的合作项目和黄浦区思南路幼儿园集团化过程中,重视关键事件、关键人物对骨干教师的引领和影响,努力打造一支在区域内有影响力的骨干教师团队。
(二)进一步优化名园+新园的发展策略,促进幼儿园优质发展
名园+新园的办园模式,为幼儿园的高位发展提供了契机,三新(新园、新的管理团队、新的保教队伍)的现状与百姓、社会对名园的期盼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乐优”理念在幼儿园各项工作中的渗透还需进一步加强;“个别化学习集团”的建设成效还不凸显,课程实施的优质均衡还需加强;“幼儿园绿色建筑与幼儿体验学习相融合”的特色创建还需深入探索。
建议:
1.要立足园本实际,进一步强化先进理念对各项工作的引领指导作用。园所管理人员、教师要加强专业性阅读,共同梳理深挖指向高质量发展的办园理念,要注重理念的转化应用,使之内化为每位教师日常保教活动、教育科研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渗透到园所管理的各个环节,从规范走向专业,将理念的引领力转化为幼儿园的发展力。
2.要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促进课程实施的均衡优质发展。要基于幼儿学习和发展的现状,借助科学的评价工具和监测手段对课程组织和实施中的问题与不足进行自我诊断,寻找现阶段影响课程和实施当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持续改进,尤其关注低结构活动现场,以达到优质均衡的发展。
3.要深化课题研究,进一步引领幼儿园特色发展。要围绕办园目标,进一步挖掘和梳理幼儿园、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继续深化幼儿园龙头课题的研究,发挥教育信息技术的优势,紧密与家庭、社区的合作,积极构建院、场、域三维一体的“幼儿生活微社会”活动链,打造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的教育生态特色。
崇明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2020年12月17日
为了便于其他人查询和了解政策,请为本文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