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主题分类:
--
公开主体:
上海市崇明区交通委员会
发文字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22-06-08
2022年初,上海市崇明区将“崇明区公共停车设施建设规划”纳入区政府重大决策事项目录,近日区交通委正式发布《崇明区公共停车设施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建议。“征求意见稿”统计,截止2020年底,崇明区机动车保有量为17.4万,其中小汽车保有量为12.5万辆,每千人保有量为196辆。根据崇明区历年机动车保有量增长情况及未来发展目标预计:到2025年,崇明区小汽车保有量约16万辆,千人保有量约240辆;到2035年,崇明区小汽车千人保有量约250-300辆。
随着崇明区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区域停车供需矛盾突出,重点片区停车难、停车乱问题逐渐加重。“征求意见稿”从适应崇明区长远发展、优化停车资源配置等角度出发,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充分衔接区总体规划、核心片区国土空间规划等基础上编制形成,旨在深入分析停车供需关系和运行特征,理顺停车规划、建设和管理体制,实现“综合交通动静协调、静态交通供需平衡”的目标。
一、“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哪些方式来解决市民的日常停车需求?
一是内部挖潜。即通过内部绿化、道路平面调整等方式挖潜新增泊位,如通过“美丽家园”完成老旧小区改造增加车位;在有条件有需求的医院、小区以及公建设施设置立体停车库等。
二是错峰共享。即围绕停车矛盾重点区域,盘活周边存量资源,继续推进开放共享。市交通委等7部门于2016年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本市停车资源共享利用的指导意见》,本市相关经验表明,通过将商业办公建筑配建泊位单向共享给居住区、医院,可有效缓解部分停车矛盾。
三是合理利用道路停车资源。即优化收费范围,将范围内位于行车道的不收费道路停车改为道路停车,白天收费标准不变,夜间实行不收费。同时在菜场、医院周边增加限时停车泊位,提高泊位周转率。
四是外部新建。即在停车矛盾突出地区的外围规划新建公共停车场(库),或采用配建增建的建设模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合适的途径,一般包括:结合广场绿地、学校操场地下新增,闲置土地设置临时停车场,结合地块综合开发,既有地面车位立体化改造等方式。
二、“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哪些方式解决旅游景区的停车问题?
根据2018年对各旅游景点的停车需求进行统计可以看出,游客量排名前五的景点中,西沙湿地和东滩湿地在高峰日存在部分缺口,其余景区车位均能满足停车需求。西沙湿地及东滩湿地在高峰日期间有部分游客在路边停车。总体来看,崇明旅游景点在工作日、周末能够满足游客停车需求,仅在极端高峰日部分景点存在停车缺口。
区交通委运用停车分区思路,将包括东滩、北湖、明珠湖、长兴岛北部、横沙等旅游资源丰富的五片区列入“时段保障区”,一是深入挖掘各类停车资源;二是适当配置新能源车辆停车泊位,满足游客的停车需求。
三、结合交通枢纽建设,“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哪些规划计划?
结合沪渝蓉高铁崇明站、轨交崇明线区内站点及对外交通枢纽规划“P+R”停车场,初设方案中共计约2200个停车泊位。
P+R(Park and Ride)停车场,即换乘停车场。早上驾车停进P+R停车场,然后去换乘地铁抵达工作单位,下班后再坐地铁到达停车场,驾车回家。以服务通勤出行为主,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缓解交通压力,达到减少通行成本,提倡绿色出行的目的。
四、“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有什么重要意义和作用?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精神的要求。围绕《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 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印发旧区改造工程等民心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沪委办〔2020〕73号)和《停车难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公开征集意见将充分发挥联系群众、倾听民意、汇集民智的作用,共同推动停车难综合治理工程更好实施。
二是本规划涉及社会公众切身利益,适用《上海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规范履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是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的重要内容。开展重大行政决策公开意见征集,有利于保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对于收集到的公众意见,区交通委将全面、客观归纳整理各方面意见,并进行认真研究论证,充分吸收采纳合理意见,完善决策草案,并公开公众提出的主要意见以及采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