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6日在崇明县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崇明县财政局
各位代表:
我受崇明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崇明县201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1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财政监管,不断完善财政体制,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服务水平和保障效能,扎实推进崇明生态岛建设,圆满完成了年度财政收支预算,实现了全年财政收支平衡。
(一)2011年一般预算安排情况
经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本县2011年县级财政收入预算为308500万元,加上市体制返还以及补助收入110919.30万元、转移支付394200万元,减去上解支出28866.65万元、县与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分成支出200000万元后,2011年县本级可用财力为584752.65万元,全部用于安排当年预算支出。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随着新一轮市对区县财税体制改革的推进、部分收支政策的调整,以及本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正常需要,经县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44次会议批准,地方财政收入加上市体制返还及补助收入,减去上解支出、县与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分成支出后,2011年县本级财力为753838.64万元,其中:可支配财力为639091.93万元,中央和市级专款补助114746.71万元。支出预算为753838.64万元,全年收支平衡。
(二)2011年一般预算执行情况
2011年,县级财政收入348424.25万元,完成预算的100%,按新财税体制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8.5%。
2011年,本县财政总预算支出为979312.71万元,其中,乡镇级支出225474.07万元(其中动用乡镇历年结余5474.07万元),县级财政支出为753838.64万元,完成全年预算的100%。支出执行的主要项目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5353.39万元,国防支出526.52万元,公共安全支出40821.10万元,教育支出143038.19万元,其中:义务教育支出51996万元(不含一般教育转移支付和中央教育专款),科学技术支出11284.99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7453.87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8597.32万元,医疗卫生支出71153.67万元,节能环保支出16024.52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6001.55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55492.34万元,交通运输支出25003.97万元,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98450.02万元,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19387.61万元,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2327.92万元,住房保障支出5380.05万元,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支出1183万元,储备事务支出199.89万元,其他支出16158.72万元。
(三)2011年一般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2011年,县级财政收入348424.25万元,加上市体制返还及补助收入655030.66万元,减去上解支出28096.27万元、调出资金1520万元、县与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分成支出220000万元后,县本级财政财力为753838.64万元。其中:中央和市专项补助支出114746.71万元,县本级预算实际可支配财力为639091.93万元,与县本级财政支出753838.64万元相抵,收支平衡。
(四)2011年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2010年基金收支结余100935.10万元。2011年本县基金收入545873.38万元,基金收入包括:县级土地出让收入347126.82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24426.50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6510.09万元,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收入91.70万元,彩票公益金收入393.46万元,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收入1662.30万元,文化事业建设费收入2075万元,地方教育附加收入6123万元,水利建设基金收入2267万元,教育资金收入10356万元,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收入10356万元,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收入134485.51万元。2011年本县基金支出529170.25万元,包括县级土地出让支出399105.99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支出15739.91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出3996.06万元,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支出74.53万元,彩票公益金支出393.46万元,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支出1662.30万元,文化事业建设费支出2075万元,地方教育附加支出6123万元,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支出100000万元。2011年末,基金滚存结余117638.23万元。
以上2011年财政收支执行数是根据年内预算执行情况初步汇总的,在地方财政决算编审完成后会出现部分变动,变动情况将另行报请县人大常委会审定。
(五)2011年预算执行主要特点
1.收入持续增长,财力不断壮大。2011年,本县以实现收入可持续增长为目标,认真落实各项财政扶持政策,营造有利于加快发展的财税政策环境,推动区域资源整合和产业集聚,培育和发展优势、特色企业产业链,提升本县产业能级。根据区域发展功能定位,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断优化财政收入结构,逐步形成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内在动力机制。2011年实现县级财政收入348424.25万元,同口径增长18.5%,超额完成年初预期增长目标。县级财政收入主要来源包括增值税25788.19万元,营业税204160.80万元,企业所得税41911.75万元,个人所得税15621.89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10245.61万元,房产税5873.72万元,契税13285.89万元,其他各税21273.94万元,非税收入10262.46万元。
同时,在市级财政转移支付支持下,县级财力进一步增长,其增幅远远高于县级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2011年本县当年财力为97.38亿元,比2010年的78.21亿元增长24.5%,进一步增强了县级财政的公共保障能力。
2.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压缩“三公”等一般性经费支出,保障教育、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一是保障教育等法定支出,2011年安排教育支出108254.19万元,按财政部考核口径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9.59%。二是加大民生方面投入,重点保障强农惠农资金、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事业支出项目。2011年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安排农民直补资金11210.22万元、公益林土地流转费10570.39万元、公益林林业养护7471.10万元;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资金70395.87万元,其中包括: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3754.19万元、新农保资金46195.86万元、万人千百人就业补助资金20445.82万元;保障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顺利实施,安排新华医院崇明分院创建三级医院达标建设资金1051.49万元,其中包括重点学科建设投入300万、新华医院派遣的专家派遣费733.65万元、引进和派遣高端人才的租赁住房房租17.84万元;安排新农村合作医疗基金11486万元,使新农合政策逐步接近城镇医保政策,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安排公共卫生和基层卫生绩效工资6870万元,人均增加1.7万元,提高了医务人员待遇,有效地促进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安排2011年市政道路大中修工程项目建设经费710万元、农村道路、危桥改造建设项目县补贴资金11683.81万元、14个乡镇农村公路777.01万元、2011年农村低收入户危房改造1750万元、公共交通配套设施(候车亭)建设资金768万元、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县级配套资金1319.39万元、崇明界河水闸至庙港北闸段海塘达标工程前期清障工程经费4362.40万元、农户改厕专项建设经费745.18万元、安排污水厂运行经费1900万元、环境监测建设资金820万元,为本县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还不断加大对文体等社会事业的投入,主要包括乡镇文化活动中心建设补贴资金6765.26万元,将科普经费定额从人均5元提高至人均6元,共计426万元,用于乡镇科普工作站建设及科普宣传、科技节、科普村创建等活动,安排百场戏、千场电影、万册书送下乡资金140万元,努力满足农村居民文化需求,安排全年体育竞赛经费150万元、全民健身经费160万元,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增强全民体质。
3.财政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政策效应明显提升。从2011年起,对企业扶持政策兑现支付平台由原来的行政服务中心全部归口到县财政统一拨付。并按照市财政关于规范财政扶持的有关要求,在对产业扶持资金的拨付方式上,通过技改贴息、补贴投入、专利补贴、培训补贴、节能减排、促进就业、品牌建设等方面实行补贴。杜绝对企业扶持与税收直接挂钩,设立八类专项扶持资金,将扶持资金纳入部门预算管理。2011年安排企业扶持资金152537.72万元,其中:科技创新引导资金4000万元、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17489.27万元、促进就业奖励资金7800万元、节能减排专项资金13000万元、自主品牌建设奖励资金2000万元、海洋装备产业扶持资金100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13000万元、工业向园区集中专项扶持资金85248.45万元。主要用于一是招商企业的扶持139483.50万元。二是积极落实“企业节能减排”、“企业争创品牌”、“科技创新配套”、“制定标准或采用标准”、“专利奖励”、“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参展”等7大工业扶持项目的财政扶持,安排工业扶持专项资金2051.79万元。三是安排产业结构调整资金2550万元,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四是加大对高新企业的扶持力度,对本县11家高新技术企业扶持资金316.90万元。五是安排旅游产业发展扶持资金522.30万元,对本县的9个旅游项目实行扶持,调动了本县旅游企业的积极性,推动了本县旅游产业的发展。六是对港务投资公司服务企业的扶持5637.72万元。七是其他企业的扶持1975.51万元。对企业实施财政扶持政策,在改善投资环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扶持支柱产业,涵养地方财源,加快产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4.县镇(乡)财政体制运行良好,基层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2007-2011年县与镇(乡)财政体制实施以来,尤其是2009年开始实施财力下沉及托底保障后,乡镇财政收入稳定性增强,实际可支配财力不断增加。2011年,各乡镇预算内财力达22亿元,比上年增加2亿元,增长10%。乡镇间财力差距进一步缩小,乡镇的工作重心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转移,本县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二、2012年预算草案
2012年是本县新一届党委、政府的开局之年,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市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九届市委十三次、十四次全会精神,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民生保障、产业发展、重大改革领域的支持力度,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坚持依法理财、统筹兼顾、增收节支的方针,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继续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推进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一)2012年财政预算主要考虑
1.关于2012年市级转移支付。按照《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和市财政的有关要求,以及综合考虑本县人均财力对转移支付资金安排的影响、市级财政收入状况等因素,市财政转移支付暂考虑增长10%。2011年转移支付总额为547553.71万元。按照2011年口径,2012年转移支付总额预计为602300万元,2012年转移支付总额中剔除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中教育附加、公用事业附加、养路费基数返还、公路运输管理费基数返还等预计109800万元,实际可统筹安排转移支付492500万元。
2、关于2012年县级地方财政收入。2012年县级财政收入增长10%,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一是根据以往的财税数据分析,招商引资是决定财税收入的重要依据。2012年招商引资仍将继续保持稳中有升,这决定了县级财政收入增长也将较为平稳。二是从对财税影响较大的实体产业看,海洋装备产业在国际金融危机后订单不断减少的影响进一步开始显现,房地产业继续受国家政策调控,对财政收入的增长支撑有限。三是从政策性减税因素看,存在个人所得税调整、部分行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及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提高等减税因素,将减少一定量的县级财政收入。综合判断,2012年县级财政收入增长亮点较少、不确定因素较多的现象短期内仍将存在,但总体仍会比较平稳,预期目标通过努力可以完成。
3、关于2012年县本级支出预算。2012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教育支出法定增长、公共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刚性支出继续存在,基本建设还本付息支出压力较大。同时,受国家加大银行信贷宏观调控力度和清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因素影响,融资面临较大困难,财政收支矛盾突出。2012年县本级财政支出预算按照“突出重点、压缩一般、统筹兼顾、收支平衡”的原则,合理把握财政收支规模,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证重点支出需要,坚持“有保、有压”,继续按照法定支出、民生、政府运行、企业扶持、还本付息、事业发展的顺序安排预算支出。
(二)2012年预算情况
基于以上考虑,2012年财政收支预算初步安排如下:
1、2012年县级财政收入情况
2012年县级财政收入预算安排383200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0%。
2、2012年县级财力情况
2012年县级财政收入383200万元,加上市体制返还以及补助收入102479.28万元、转移支付可安排492500万元,减去上解支出28096.27万元、县与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分成支出240000万元后,2012年县本级可支配财力为710083.01万元,加上中央和市专款补助80000万元,预计2012年县本级财力为790083.01万元。
3、2012年支出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2012年本县总预算按县本级预算和乡镇级预算汇编而成。由于乡镇级预算的批准时间未能与本县总预算批准时间衔接,2012年本县总预算中乡镇级预算暂由县财政根据各乡镇财政收支预测代编。其中,县本级预算草案由县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此外,中央专款、市拨专款将在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视下达情况列入县总预算支出。
根据县级财力和乡镇财政收支预测数,2012年度全县财政支出预算安排1030083.01万元。其中,中央和市拨专款支出预算安排80000万元,县本级支出预算安排710083.01万元,乡镇财政当年税收分成预计安排乡镇级支出240000万元。县本级预算和乡镇级预算各自实现收支平衡。
县本级支出预算710083.01万元安排的项目: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安排47537.51万元,占预算的6.69%,比上年增长8.93%。其中,人大事务742.39万元,政协事务1082.56万元,政府办公厅(室)及相关机构事务10489.41万元,发展与改革事务1039.09万元,统计信息事务746.28万元,财政事务2024.19万元,税收事务7360万元,审计事务608.81万元,人力资源事务61.93万元,纪检监察事务651.56万元,人口与计划生育事务8871.31万元,商贸事务2296.69万元,知识产权事务35万元,工商行政管理事务2050.98万元,质量技术监督与检验检疫事务1610.76万元,宗教事务86万元,港澳台侨事务173.50万元,档案事务487.15万元,民主党派及工商联事务363.17万元,群众团体事务1533.55万元,党委办公厅(室)及相关机构事务支出622.80万元,组织事务706.48万元,宣传事务1084.40万元,统战事务872.27万元,其他共产党事务支出1937.23万元。
(2)国防支出安排559.69万元,占预算的0.08%,比上年增长9.49%。
(3)公共安全支出安排40130.95万元,占预算的5.65%,比上年增长3.73%。其中,武装警察3841.15万元,公安26879.09万元,国家安全643.56万元,检察3338.02万元,法院4189.96万元,司法1239.17万元。
(4)由于非义务制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实施方案尚未确定,暂安排教育支出114662.47万元,占预算的16.15%,比上年增长5.92%。其中,教育管理事务368.53万元,普通教育103353.27万元,职业教育5019.62万元,成人教育121.85万元,广播电视教育195.50万元,特殊教育1761.43万元,教师进修及干部继续教育2285.81万元,其他教育支出1556.46万元。
(5)科学技术支出安排17107.87万元,占预算的2.41%,比上年增长51.60%。其中,科学技术管理事务1324.53万元,科技条件与服务209.87万元,科学技术普及1285.45万元,其他科学支出14288.02万元。
(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安排8211.40万元,占预算的1.16%,比上年增长18.01%。其中,文化3969.72万元,文物274.63万元,体育2763.98万元,广播电影电视1203.07万元。
(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安排135626.44万元,占预算的19.10%,比上年增长4.79%,主要是实施新农保政策支出32000万元。其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事务2981.42万元,民政管理事务2417.33万元,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9870.49万元,就业补助41154.58万元,抚恤3838.45万元,退役安置868.38万元,社会福利479.03万元,残疾人事业574.32万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9221万元,其他城镇社会救济713.72万元,红十字事业474.97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1260万元,其他农村生活救助1772.75万元,其他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0000万元。
(8)医疗卫生支出安排73246.71万元,占预算的10.32%,比上年增长29.82%。主要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预算内管理增加22276.07万元。其中,医疗卫生管理事务3538.28万元,公立医院8426.70万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7365.42万元,公共卫生4630.38万元,医疗保障18337.18万元,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事务768.75万元,其他医疗卫生支出180万元。
(9)节能环保支出安排18276.61万元,占预算的2.57%,比上年增长16.97%。其中,环境保护管理事务465.65万元,污染防治1160万元,自然生态保护668万元,能源节约利用50.98万元,污染减排15931.98万元。
(10)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安排45429.61万元,占预算的6.40%,比上年增长26.19%,主要是还本付息资金增加9509.68万元。其中,城乡社区管理事务7107.68万元,城乡社区规划与管理542.75万元,城乡社区公共设施28000万元,城乡社区环境卫生9095.76万元,其他城乡社区事务支出683.42万元。
(11)农林水事务支出安排57306.96万元,占预算的8.07%,比上年增长21.82%,其中,农业12077.42万元,林业22201.55万元,水利8482.99万元,农业综合开发345万元,农村综合改革4200万元,其他农林水事务支出10000万元。
(12)交通运输支出安排6231.97万元,占预算的0.88%,比上年增长50.25%。其中,公路水路运输5103.92万元,其他交通运输支出1128.05万元。
(13)资源勘探电力信息事务支出安排91222.68万元,占预算的12.85%,比上年下降7.34%,主要是专项扶持资金列支口径发生变化,减少7348.45万元。其中,安全生产监管816.70万元,国有资产监管419.87万元,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管理支出89986.11万元。
(14)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安排20010.34万元,占预算的2.81%,比上年增长5.13%。其中,商业流通事务17000万元,旅游业管理与服务支出3010.34万元。
(15)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安排1390.14万元,占预算的0.20%,比上年下降9.02%。其中,国土资源事务1032.83万元,地震事务76万元,气象事务281.31万元。
(16)住房保障支出安排5575.05万元,占预算的0.78%,比上年增长20.23%。其中,保障性住房支出202.97万元,住房改革支出4221.62万元,城乡社区住宅1150.46万元。
(17)预备费安排15000万元,占预算的2.11%。
(18)其他支出安排12556.61万元,占预算的1.77%,比上年下降22.29%。
三、落实各项措施,全面完成2012年预算任务
2012年根据县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将着力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科学管理,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一是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组织、统筹、安排好各项资金,为本县生态岛区和新农村建设作好财力保障,促进经济社会的良性循环发展。二是把握经济发展主旋律,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密切关注本县区域内经济运行质量和年度财政收入进度,关注影响财政收支的不确定因素,定期分析预算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分析财政收入增减变化原因,做好财政收支状况的趋势分析。三是继续深化财政综合改革,推进“乡财县管”工作。
(二)建立预算约束机制,进一步提高预算执行力
落实上级财政部门对预算编制、执行的有关要求,严格控制预算调整,增强预算约束刚性,提高预算编制与执行的一致性。按照“乡财县管”的要求合理安排乡镇年度收支计划,提升预算编制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全面提升预算支出的均衡性和时效性。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三公”经费规模,厉行节约。继续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规范并加快政府融资平台建设。不断增强预算透明度,积极稳妥推行预算信息公开工作。
(三)继续完善财政体制,进一步下沉财力和下放事权。
继续深化“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体制改革,实行财权与事权同步适度下沉,既充分调动乡镇管理区域社会经济的积极性,又保障对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宏观调控能力;既把握好建立科学、合理、统一、规范的公共财政体制的正确方向,又保证全县财政运行平稳、有序。
一是明确乡镇功能定位,进一步明晰乡镇事权。在目前明确下放事项支出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乡镇事权。二是调整完善县对乡镇的财政管理体制。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财力保障标准,进一步缩小乡镇间财力差异,促使县域内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明确托底保障范围和标准,继续加大财力下沉力度,继续完善托底保障方案,建立乡镇的最低财力保障标准,贯彻科学合理的原则,对乡镇实行基本支出托底保障。三是继续加大对村(居委会)的转移支付力度。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基本支出,合理安排居委会的工作经费的补贴标准,充分发挥村、居委会等基层组织的作用,构建政社职能分开的基层社会管理运作机制,不断提高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能力。
(四)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强财政监管
一是推进金财工程建设,强化预算管理,用信息化手段加强资金监管。金财工程的建设涵盖预算编制审核、国库集中支付、工资统一发放、政府采购管理、集中账务、资金监管以及项目管理等内容,以预算指标、用款计划和采购定单为预算执行的主要控制机制,实现财政收支全过程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2012年全面推进县级资金监管和乡镇级资金监管平台建设,落实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财政、财务收支行为。二是构建与公共财政相适应、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体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选择民生和“三农”等重点支出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加强财政支出的绩效管理。三是继续开展财政专项检查,着力解决财经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对“三农”、社保、教育、卫生、节能减排等关系民生的重大支出情况的专项监督检查。继续清理整顿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建立健全“小金库”专项治理长效机制。开展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检查,严肃查处截流、坐支、挪用财政专项资金等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进一步强化财政监督检查职能,严肃财经纪律。
各位代表,做好2012年的财政工作,任务艰巨。我们要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一心,攻坚克难,扎实工作,为全面推进崇明生态岛建设各项工作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