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绿色生态养殖模式,推进水产养殖提质增效
近年来,崇明区与上海海洋大学深入对接,积极推进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区共建,按照“1主2翼”即以河蟹产业为主、虾类和长江特色鱼类协同的产业发展思路,聚力开展河蟹种源种业、商品蟹绿色高效养殖、长江特色鱼类繁养、虾类现代化养殖和生态循环养殖等五项技术创新工作。
为积极推动生态循环养殖技术创新,区水产技术部门与上海海洋大学华雪铭教授领衔的“生态循环养殖技术创新团队”密切合作,围绕典型水产养殖对象的精准营养及饲料投饲技术模式、典型养殖方式的尾水资源化利用模式等方面,在河蟹集团惠康基地开展试点,重点开展环保饲料使用技术创新和环保饲料的应用示范工作,助力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行动方案的落实、河蟹养殖业的提质增效。
示范河蟹生态环保饲料养殖技术
今年5月,华雪铭团队联合饲料企业考察崇明惠康、崇东和裕西基地,结合扣蟹实际生长情况,选址河蟹集团惠康基地作为今年开展环保饲料池塘养殖实验的示范点。6月初,团队于饲料到场后,着手落实常规配合饲料+冰鲜与环保饲料的对比实验。期间与河蟹协会、基地负责人、饲料企业、崇明水产推广站就实施方案进行了充分沟通。
目前,已完成三次水质取样和检测,一次河蟹长势评估。结果显示:环保饲料在促进河蟹生长、稳定养殖水质方面的优势已初显成效。在未来2个多月时间内,团队将进一步跟踪池塘水质、河蟹生长、健康和食用品质等方面情况。
创新研发苦草功能性鳗鲡饲料
在集约化养殖条件下,鳗鲡受到环境变化和密度的胁迫,导致生长和健康状况发生变化,使其引起应激与机械损伤的几率增加,从而更易感染细菌、病毒、寄生虫,致使其摄取的大部分营养被迫用于应对环境改变,造成营养消耗,甚至引发死亡。因此,在当前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的开发使用,在改善水产动物健康,提高水产品品质等方面仍将持续发挥重要积极作用。
崇明苦草是崇明岛家喻户晓的一种药草,化学成分多样,包括萜类、黄酮类、酚酸类、香豆素以及挥发油等。其中萜类和黄酮类是青蒿的主要成分,具有多种药理功效。华雪铭团队受相关文献资料启发,尝试将苦草粉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
经过前期养殖系统的优化,于8月初开始僵鳗摄食恢复试验,期间有两名研究生蹲点负责鳗鲡的日常管理。经过一个多月的驯化,僵鳗的摄食已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
下一步,崇明区将继续联合华雪铭团队,共同围绕鳗鲡的健康养殖、评估苦草功能性饲料的功效等方面开展环保饲料示范应用技术攻关和跟踪调查,创新绿色生态养殖模式,推进水产养殖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