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区开展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旁听和讲评“三合一”进高校活动暨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和依法行政的能力水平,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同时,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党校、高校教育,6月30日,崇明区组织开展了2023年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旁听、讲评“三合一”活动。崇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姚思平出席活动并讲话,市司法局二级巡视员、行政应诉与协调处处长宋健,崇明区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陆静、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政策法规处四级调研员陆海佳,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校长郑方贤等出席活动。崇明区各委办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分管法治工作的领导、区委党校在校培训学员,以及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学院的各位领导、教师及学生等百余人参与旁听。
此次案件为原告因不服崇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作出的《认定工伤决定书》而提起的行政诉讼。崇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作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
庭审结束后,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校长郑方贤和崇明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时枫签署“三合一”活动进高校暨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协议。
姚思平就进一步做好本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旁听与讲评“三合一”活动提出三点意见:一是提高站位,深刻领会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重要性。把这项工作作为检验法治政府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准与提升法治政府建设能力的重要载体。二是凝聚合力,争取多方力量支持推动本区行政应诉工作。以“三合一”活动为契机,继续增进司法与行政良性互动,压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责任,探索府院互动的新途径、新方法。三是扛起责任,建设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法治政府。针对依法行政过程中存在的短板问题,各单位要自觉扛起法治政府建设重要政治责任。
郑方贤指出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的签约和“三合一”活动标志双方在政校合作迈上重要一步,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教育的重要举措,促进了司法实践和法学教育紧密结合。希望在今后继续拓展工作维度和深度,扩大活动覆盖范围,创新线上线下形式,进一步发挥“三合一”平台优势,探索法治人才培训基地,法制项目调研新模式。
陆海佳对本次“三合一”进高校活动进行充分肯定,指出要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与高校法治教育密切融合,寄语学生全面运用法治思维解读上海法治文化。
宋健对应诉情况作了精彩点评,并指出高校是科学种苗的繁育场、社会动能的输出地、专业知识的大讲堂,“三合一”活动为高校学生提供了观察社会的一个窗口、社会实践的一个平台、就业选择的一个比较。
自2020年以来,崇明区已经连续四年组织开展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旁听和讲评“三合一”活动,形成了常态化、制度化的工作模式,今年更是开创了政府组织、人大引领、党校参与,高校共建的“三合一”活动崇明模式。下一步,崇明区将继续扩大“三合一”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擦亮崇明特色的“三合一”活动品牌,为全面提升依法行政工作水平、推动全面依法治区持续贡献力量。